合福高铁开行在即 安徽旅游驶入高铁时代
2014年11月12日,合肥南站运营,安徽高铁经济圈正式撬动。近日,我国南北高铁交通大动脉——合福高铁将正式通车,届时皖赣两省将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直接连通,安徽经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围绕安徽经济发展的“高铁新时代”,我们特别推出“高铁新时代下的区域价值与发展机遇”系列专题,邀请旅游、铁路等相关部门及在皖企业代表,探讨高铁经济下的区域价值,共话发展机遇,敬请读者关注。
交通格局影响旅游格局,交通方式决定旅游方式。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发展,安徽旅游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7月合福高铁开通后,我省旅游区域被有效串联起来,逐步融入到全国旅游发展“大盘子”里。在未来,商合杭高铁、郑合高铁、黄杭高铁、合安九高铁等工程,又将极大拓展我省旅游发展的空间,形成联接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铁旅游经济发展大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我省如何抓住高铁开通的契机,促进旅游经济升级,便成为了关键一步。
格局:
高铁旅游框架逐步成型
近年来,我省高铁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合肥、滁州、六安、宿州、蚌埠和淮南已经开通了高铁。即将开通的合福高铁,将黄山、铜陵等皖南城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合蚌客运专线的纽带作用,直通北上广,打通南北旅游市场,有效吸引客源,形成我省高铁旅游经济黄金发展区域。预计未来,马鞍山、芜湖、池州、安庆、宣城等地市也将开通高铁,使高铁旅游成为安徽旅游发展的重头戏。
去年,我省结合高铁发展机遇,赴湖北、湖南进行为期4天的高铁旅游推介,推出5条精品线路招揽游客,囊括了黄山风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绩溪、歙县、宣城的徽文化;合肥、亳州的三国文化;凤阳的大明文化和寿县的楚文化。通过该项举措,尝试将我省优质旅游资源搭上高铁“顺风车”,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客源来皖观光旅游。以高铁旅游为切入点,我省2014年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05万人次,同比增长5%;接待国内游客3.78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3430亿元,同比增长14%,全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6%。
有关专家指出,以省城合肥为例,目前通过高铁已经实现一个小时内到南京,两个多小时到杭州、武汉和上海,四个小时到达北京。合福高铁开通后,合肥可实现1个小时到达黄山、婺源,2个小时到达武夷山,3个小时到达福州。而今后的商合杭高铁开通后,合肥到杭州只需要一个半小时。据省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为海内外游客来安徽旅游提供了极大便利,安徽正在成为全国最富潜力、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对接:
“快旅慢游”考验软硬件建设
合福高铁的开通,在改变旅游发展空间格局的同时,也改变了时与空的概念,拉近了我省南北城市之间、与外省地市之间的距离,为实现游客“快旅慢游”的梦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将缩短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感知距离,我省交通通达性的提高,使更多的境内外游客选择来安徽旅游,安徽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入境游客的“二次分配”,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同时,高铁效应带来的大量游客的涌入,将对安徽旅游目的地建设形成“倒逼机制”,加快推进安徽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进程。
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安徽旅游业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样也会带来一系列挑战。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的旅游目的地将有可能成为高铁旅游经济的“中转站”,无法分享客源增加带来的更大效益。高铁沿线综合优势突出的旅游城市,将会对其他沿线城市形成“虹吸效应”。同时,高铁游客对高端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综合服务设施等要求较高。
面对高铁时代,京皖高铁主要途经区域——皖北地区旅游业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尤其是对于众多外省游客来说,皖北旅游并不熟悉。对此,我省应该不断深化与相关城市的旅游合作,重点加强皖北六市二县旅游区域合作和“两山一湖”及“三山两湖”旅游区域合作,包装适合市场需求的跨区域高铁旅游产品。以“两山一湖”为主导的皖南旅游经济区发展为例,通过合福高铁的纽带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开发、升级新产品、新景观、新业态,充分满足游客的体验式需求。
举措:
以高铁为平台推进区域合作
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扩增,我省旅游业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据省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2015年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为:接待入境游客425万人次,同比增长5%;接待国内游客4.28亿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3950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消费达8000亿元。要完成此目标,旅游总收入至少保证年均15%的增幅。
对此,我省旅游决策者已经拟定了发展举措。
首先是以高铁为主线,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推进区域高铁旅游线路、主体产品和市场对接。推动与长江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中原经济区、大别山等区域合作,建立完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的多元合作机制。
其次,在规划设计方面,启动编制全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皖南示范区产品线路规划和营销规划、自驾游专项规划、大别山扶贫旅游规划、全省旅游交通建设和酒店娱乐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启动部分景区、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工程,加快方特主题公园等创建5A景区进程,支持打造若干国家级度假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集中力量开发提升一批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皖南、环巢湖、长江沿线、大别山及皖北等精品线路;推动5A级景区推出常态化的文化旅游演艺节目。此外,继续推进旅游商品“五进”活动,拓展淘宝安徽馆等安徽旅游产品在线销售渠道;推动合肥、宣城等地建设安徽地产品直销中心。
在硬件建设方面,新建、改扩建3A景区与骨干交通线连接“最后一公里”道路100公里;拓展改造若干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使之成为旅游形象展示窗口和自驾游集散中心;支持开通和加密通往省内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公交和旅游直通车,同时加快建设一批旅游配套设施。软件方面,我省将启动实施智慧旅游建设工程,即建设一个集电子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一体的省级智慧旅游信息平台,率先支持300个旅游企业创建智慧旅游企业,推动4A级以上景区、四星级以上饭店、旅游集散中心等主要旅游场所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初步实现“一机在手,畅游安徽”。
为了完善旅游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我省将改进省级旅游发展资金使用办法,省级资金全部支持公共产品项目,并用市场化方法支持商业项目,政府引导设立旅游产业基金。同时,完善旅游用地、旅游项目融资、旅游人才培养使用等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