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强:废秸秆里做出环保经济大文章

23.10.2015  09:36

 

玉强这秸秆厂办得真好,既推动了政府秸秆禁烧工作,保护了环境,又让农民得到了经济实惠!”阜南县张寨镇党委书记李光高兴的对记者说。“如果不是玉强,我们还不知道秸秆还有这么多利用的道道”!张寨镇的村民兴奋的说。 家住阜南县淮河蒙洼行蓄洪区北岸张寨镇的农民高玉强前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3年前,他看到家乡实行秸秆禁烧后大量的秸秆无处堆放,不仅破坏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就打起了在家乡创办秸秆加工厂的主意。2014年4月,他申办注册了“阜南县圣火能源有限公司”, 投资购买了5台秸秆打捆机,并着手收贮小麦、玉米、水稻等秸秆。但是,因当时没有收贮场地,缺乏配套加工设备,他收贮的大量秸秆没有得到加工,被白白腐烂,并为此损失6万多元。 挫折并没有动摇高玉强投资创办秸秆厂的决心和信心。他多次跑北京、赴上海,找项目,寻支持。2015年初,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切实解决了秸秆厂的占地征地问题。之后,他又多方筹措资金160多万元,开始建设厂房,引购设备,并于今年秋季开始运营,面向市场大量收购各类作物秸秆。 高玉强心系群众,积极为群众销售秸秆提供便利,提高了群众清运、销售秸秆的积极性,推动了当地的秸秆禁烧工作,不仅解决了农民秸秆无处堆放的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一般每亩水稻、玉米秸秆分别可卖40元至80元不等的价格。贾岗村小新庄村民杨怀付今年种植18亩水稻,过去一直为秸秆无处堆放发愁,今年,他把秋季作物秸秆全部卖给了秸秆厂。韩庄、张寨、贾楼、魏桥、杨圩和华陀等村全面掀起了销售秸秆热潮,许多农户因从清运秸秆到直接见效由,“愁容”变成了“笑脸”,今年秋季,全镇没有一处秸秆着火点。到10月中旬,高玉强已收购秋季作物秸秆5100吨。目前,他正在为收贮秸秆、加工秸秆碳而忙碌,力争把秸秆产业做大做强。   (特约记者 高玉林 本报记者季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