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合肥“大建设”
新闻摘要
庐州大地,热浪蒸腾。
轨道交通1~3号线,南淝河路、花园大道改造项目,蜀山产业园公租房,汛期雨水管网、泵站清淤……当前,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程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着城市基础设施。
烈日当空,高温下的城市建设者依然鏖战。在合肥各重点工程建设工地,数万名工程管理者、建设者不畏高温、挥汗如雨,奏响一曲高亢的城市建设之歌……当汗水与钢筋混凝土交融,铸就的是合肥“大建设”坚强的脊梁。近日,记者奔赴施工第一线,记录并呈现高温下城市建设者的精神风貌。
挥汗如雨筑坦途
7月31日早晨7时45分,来自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淝河路升级改造项目部的建设者们已奋战了2个多小时。虽是早晨,但室外地面温度已超30摄氏度。“凌晨4点多起床,5点就来上工了。”工人刘师傅说。
正在实施改造的南淝河路起于南一环路,至东二环路,是合肥东南部区域重要的支线干道之一,连接主城区与淝河镇片区。由于建设年代较久及大车碾压等,南淝河路路况较差,群众期盼改造的呼声强烈。为回应群众诉求,南淝河路于3月底开工改造,计划用6个月时间还群众一条坦途。
“目前主要在进行管线及道路基础施工。”项目总监姚杰介绍,这个阶段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作业为辅,全线约有建设者60多人。在现场看到,工地上有数十名工人在紧张忙碌,他们不时用毛巾擦擦脸上的汗水,然后投入工作。
像南淝河路这样,仅在合肥东南区域的包河区淝河镇片区,就有花园大道、巢湖南路等多条重点道路进行着改造施工,工人们冒着酷暑,步步奠定坚实路网架构。
地铁轨道齐推进
根据高温施工作息时间,地铁铺轨是为数不多在上午10点后还具备施工条件的项目之一。从轨道交通1号线葛大店站“入地”,在距地面十多米深的地下,沿着已经铺好的地铁轨道,步行约500多米,来到葛望区间(葛大店站到望江路站区间)铺轨施工现场——这里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地面30多度高温,隧道内却只有约20度,俨然空调房。“比起空调房,这里条件可差多了。”正在干活的陈师傅说,地上温度越高,地下越潮湿沉闷,而且几乎一天不见太阳,穿在身上的衣服都好像要发霉了。
轨道交通1号线葛望区间是全线第二个实现铺轨施工的区间,铁轨等材料通过轨道平板车从太湖路站铺轨基地运来,然后由工人在施工现场完成安装。“平均单线每天铺轨约60米。”项目总工李泉兵介绍,目前双线正同步推进。
冒着酷暑忙清淤
7月31日上午9点左右,位于桐城南路的市烟草局门口,市排水办排水所的施工人员正从一口检查井里清出一袋袋淤泥,工人们个个汗流浃背。“井底下非常闷热。”刚从里面捞完淤泥、从井口爬出的王师傅说。虽然满头大汗,但王师傅还戴着厚厚的口罩。
当天下午3时许,几乎同样的场景在位于合肥东区的西李郢雨水泵站出现,不同的是,这次,工人们在深达10米的泵前池里清淤,已连续清理了5天,约140立方米淤泥被清理出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防洪所工程师赵白林说,这个泵站,负责周围约3.2平方公里的雨水提升排出,下雨时,泵站开机,把雨水及时排入南淝河,以免形成内涝。
之所以这两处在高温下清淤,是因为在前段时间的暴雨中发现了问题。“两个区域均发现了短时积水,需要对设施清淤。”市排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原来,当前,合肥把强降雨作为检验排水设施运行的机会,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整改问题,汛期,下雨时不能整改,只有冒着高温在不下雨的时候加紧整改,以防下一次强降雨时再次发生积水。不断整改,城区的积水点就越来越少,强降雨对群众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小。
顶着高温盖楼房
近期,全国同期开工面积最大的建筑产业化项目——蜀山产业园公租房四期实现25幢建筑单体全面封顶,即将结束楼顶防水施工,并全面掀起精装修施工热潮。“装修施工阶段与传统房建施工差不多,需要大量人力。”该项目安全员郭涛说,目前,整个工地有约500名工人在高温下施工。
7月31日下午4时许,工人们陆续从宿舍里走出,开始下午的工作。由于高温,如屋面防水等一些需要室外施工的人员,被要求每天下午4时以后才能上工,工作可以持续到傍晚7点左右。考虑到高温施工,该工地不仅采取了避开高温时段施工的措施,施工现场还为工人们准备了桶装纯净水、绿豆汤、电风扇、遮阳伞等降温防暑物品、药品,而且在工人宿舍安装了空调。这些也是合肥建设工地普遍的防暑做法。
完工后,蜀山产业园公租房四期项目的各单体建筑将安置产业工人居住,为合肥的产业发展提供必需的配套承载。“看着自己参与的工程一点点完工,即使天再热也非常高兴。”在该项目工地,来自山东的张师傅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合肥建设者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