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站稳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
17.08.2015 19:13
本文来源: 政府
在激烈竞争中一次实现4个位次的提升,合肥高新区阔步挺进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捷报喜人,这是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果体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牢牢把握“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区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争先进位的同时,合肥高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等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转型、升级” 发展量增质更优
作为合肥市以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创新的“主战场”,合肥高新区一马当先,实现经济发展量增质更优。
“我们坚持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谋转型,紧紧围绕‘创新、转型、升级’这一主线,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做大产业总量,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表述高新区发展思路时,高新区负责人如是说。
成效开始显现。上半年,合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具体而言,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完成GDP197亿元、增长11.2%;规上工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208.7亿元,增长12.5%;公共财政收入13.43亿元、增长22.5%;进出口总额9.74亿美元、增长20.2%;招商引资总量114.95亿元、增长11.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86亿美元。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增速均居第1位,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居第2位。
经济“新常态”下,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良好势头源于得力举措。上半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合肥高新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的方针政策,既注重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又立足适应新常态,突出新兴产业主导,突出创新引领。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措并举发展实体经济。在加强中央和省市各类扶持政策宣传落实的同时,修订出台高新区2015年“2+2”政策体系,安排扶持资金6.3亿元;实行管委会领导企业包联制度,加强生产调度服务,促进企业稳产增效;建立项目审批限时制,提高服务效率。
创新能力建设取得突破。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中科大先研院已建创新单元34家,孵化创新企业100家;合工大智能制造院已有11家企业入驻,并完成了首批56个专业500名研究生招录工作;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已有11家企业入驻。推进“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完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服务体系,5F创业园、粒子空间、十八号聚变场(极客咖啡)、合肥梦工厂等纳入国家众创空间管理,高新区成功列入国家首批科技创新服务区域试点。
打造科技金融高地。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工作,新增2家在会待审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增至21家、占全市的65.6%;“创新贷”、“助保贷”规模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共有23家企业获得贷款6850万元,累计扶持企业100家,发放贷款2.72亿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220家园区企业申报国家高企,102家进入公示;全区专利申请2962件,专利授权1691件,均居全市首位;承办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织100余家园区企业积极参赛。
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始终把项目作为扩大有效投入的载体和抓手,加强项目调度和推进,组织开展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国际语音产业园、公共安全产业园、联发科技合肥基地、长安汽车、中航、中建材等项目,推进江南厂、爱德夏、华隆集团异地搬迁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861”、“1346”、“121”和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投资项目237个,完成投资172.31亿元;区重大调度项目121个,完成投资110.60亿元。
围绕产业抓招商。将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主线,准确把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对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重点招商和服务,引进了一批规模大、品质优、影响力大的产业主导企业。上半年新签约项目22个,引进了10亿元以上项目4个,2家世界500强企业成功落户。
全面深化改革 园区软硬环境优化齐头并进
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出台《高新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精简行政审批,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和国资国企改革,规范重大国有资产处置行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交流,选派1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担任社居委书记,选拔区属公办学校副校长2名。
不遗余力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有力地提高了园区的产业承载力,产城融合向更深层次推进。
开工基础设施项目52个,完成投资12.86亿元,其中开建道路16条12.87公里,科学城变、海关路变、创新变等三座变电站投用,启动建设学田路变,新建电力排管5公里;新建市政供水管网9.2公里,新建市政消火栓24个;新建市政天然气管网4.9公里;新建公交站牌(亭)96个。构建园区生态宜居环境。鼓励园区企业实施重点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合同能源项目,建立节能突出问题约谈制度。实施绿化大会战项目30项,绿化面积118万平方米,完成田埠游园等市绿化精品工程2项,启动两湖流域绿化建设。“河长制”管理稳步推进,两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完善数字城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高新区城管委,市容市貌规范有序,市政设施养护管理日益精细。环境保护更加有力,引入市场机制,创新环境监理、监测新模式;启动工业三废智能监测系统及空气监测子站建设。文明创建和“三线三边”综合整治工作继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质性启动,智慧城市运营项目挂网招标。
经济建设和园区建设,在合肥高新区实现更大程度地惠及民生。上半年,合肥高新区深入实施了民生工程。按照“五有+1”原则,即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以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六个方面深入实施省、市、区“20+7+2”项民生工程。上半年,民生支出17.23亿元,同比增长243.2%,占财政支出的85%。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发放各类保障金565万元,发放城乡低保、大病救助、优抚优待等救助资金600余万元;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上半年投入120余万元为367名服务对象购买了服务。建设安居工程。积极推进南岗畅园、惠园以及永和三期西组团、堰湖山庄西组团拆迁安置复建点建设,永和三期东组团正在进行各专项验收,完成蜀翠苑、昌河车城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促进文教卫同步发展。开工建设松涛小学,启动梦园小学等校舍维修改造,推动百商悦澜山、保利梧桐雨等商业小区配套学校、幼儿园建设;推进安医大附院高新分院和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快天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举办第六届“文化体育艺术节”,开展环湖跑、登高比赛等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全民健身氛围浓厚。持续优化社会治理与服务。开展“高新好人”评选和宣讲活动,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微心愿征集等活动十余场,银杏社区获评安徽省三星级志愿服务社区。建设“平安高新”,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推进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和工作站建设,工作中心创建达标率100%。
构建“四个高新”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再创新辉煌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之年,也是“新跨越、进十强”的关键之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合肥高新区号召园区各级各部门正确研判形势,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进一步落实好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大力促进产业升级,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高新、创新高新、美丽高新、幸福高新建设,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坚持产业引领,深化转型发展,聚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被合肥高新区放到首要位置。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构建结构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高端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主导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服务业;创新招商方式,推动招商引资再升温。突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化招商,以国际化视野,深化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交流,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层次。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抓好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高新区“2+2”产业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兑现工作。始终把项目作为扩大有效投入的核心和有力抓手,结合项目谈政策、围绕项目用政策,对于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的项目,要重点推进,加强调度。强化服务意识,加强重大项目调度与服务。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按照“半月一次,双月轮回”的方法,加大调度和服务力度,要确保调度工作扎实到位,要确保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其次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协同创新,构建创新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生态体系。整合有利资源,建立和完善园区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搭建和完善创新平台,构建集群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协同创新平台,重点加强平台内涵建设,加快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公共安全等研发平台。依托协同创新平台,聚集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创新单元,孵化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发挥平台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的“动力引擎”的作用。强化银企对接,推动科技金融相结合。积极响应“双创”,大力开展创新文化建设。
同时强化以改革促发展,以环境显特色,坚持做好软硬件双轮驱动。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放宽政策、降低门槛,权力做“减法”;推进首办负责、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等制度,服务做“加法”。
坚持产商并重,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建设。以合肥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做好园区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快智慧城市的招标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和亮点的园区建筑;进一步加快园区路、水、气、电、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土地报批与管理工作,集约节约用地;高标准建设集科技创新、商贸商务、生态休闲、健康体育于一体的国际化科创社区;提升城市存量,加快建设商业娱乐、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生活型服务业,重点推进祥源综合体、富绅广场、安医大高新分院等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实现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高新。同时以民生促发展,以民生保稳定,全力推动幸福高新建设。
百舸竞发勇争先,乘风破浪谱华章。“十三五即将到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紧紧围绕‘工业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的定位,加快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开创‘中科智城、江淮硅谷’建设的新局面,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将踏新征程,合肥高新区全区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音响彻江淮大地。
本文来源: 政府
17.08.2015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