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驱虫影明年或“虫”来 专家解读安徽虫害原因
美国白蛾幼虫即将化蛹过冬,但其繁殖力惊人,明年我省疫情可能更严重。
2012年我省首次发现美国白蛾,今年就已在全省多地出现,并且在9个城市形成较重疫情,这样的扩散趋势究竟处于什么程度?我省相关部门采取了什么防治措施?明年是否还会出现类似情况?昨天,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深入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为何毛毛虫集中出现?
答:幼虫已发展到第三代,数量爆发式增长“现在大家发现的美国白蛾是第三代幼虫,也是数量最大的时候。”采访中,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黄长春副局长告诉记者,美国白蛾在我省一年内发生3代,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一个周期相对数量较小;第二代幼虫发生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这时候比第一期数量多1500倍左右,但由于藏身于茂密的树叶之中,也不易被发现;第三代又是第二代的1500倍,大量的幼虫就会集中出现,其强大的破坏力也由此产生,很容易成为灾害。记者从历年疫情示意图上发现,2012年最先在芜湖和淮北两地发现美国白蛾,当年经过三代繁殖后就扩散到宿州市各地;2013年,发生了跳跃式的传播,阜阳的阜南发生疫情,滁州的全椒、合肥的巢湖发现美国白蛾成虫;2014年,范围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就已经扩散到了9个市,而且多地监测到美国白蛾成虫出现,这些地方明年极有可能成为美国白蛾新的疫情发生地。
今年虫害还要闹多久?
答:天气转冷后就会消失,已采用四招治理“这种外来有害物种一旦入侵到我们的生态系统中,几乎无法根除,现在我们能做的,就只是最大程度地控制其蔓延和危害。”黄长春副局长这样告诉记者。黄副局长介绍,目前我省针对美国白蛾防治措施主要有四种。一是“剪除网幕”“围草诱蛹”和“扑杀成虫”这种人工物理防治措施,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目前已经广泛采用;二是喷药防治,目前我省多地有两种方式,有的利用飞机,有的利用人工;三是加强检疫,对疫区内的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最大程度地控制疫情的扩散;四是生态防治,目前我省正对美国白蛾发生发展规律进行课题研究,在一些地方已经采取“性信息素引诱”“引入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等措施。据介绍,目前像阜阳市、宿州市组织飞防作业,淮北市进行人工剪除网幕、地面施药防治措施,滁州市开展人工物理防治,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就今年的情况来看,随着天气的寒冷,美国白蛾将陆续化蛹越冬,很快会从居民身边消失。
明年虫害还会来袭吗?
答:难题不少,预计明年疫情会更加严重“对美国白蛾疫情监测普查还很难做到全面覆盖和非常及时准确。”采访中,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在美国白蛾防治方面还要面对不少难题。据介绍,长期以来,不少林业主管部门从事疫情监测技术干部少,各级财政缺乏固定的疫情监测普查经费投入,重视救灾轻视预防,专兼职测报员队伍建设落实不到位,影响了监测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开展。同时受经费等因素影响,全省范围内飞机防治覆盖面不够。此外,疫情扩散蔓延的隐患大量存在,随意调运苗木、木材的现象时有发生,从业人员预防意识薄弱。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有关专家透露,美国白蛾疫情目前在我省尚处于快速扩散阶段,预测2016年我省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在我省淮北、江淮大部分地区和沿江局部地区将会发生,若不及时有效防治,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的沿淮地区疫情将会较重发生。
链接
美国白蛾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