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转促新亮点·马鞍山篇】一个老工业基地循环改造中"华丽转身"

03.05.2016  12:20

  企业的废渣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这在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已不再是新鲜事。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是慈湖高新区生产钛白粉的老牌化工企业,但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废渣、废水产生,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在慈湖高新区的引导下,金星钛白进行技术升级,采用绿色环保的硫酸法金红石钛白粉技术,过去生产中产生的余热被用于发电,而处理酸性废水产生的钛石膏,成为建材原料。

   一个基地

  慈湖高新区成立于2002年5月,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安徽省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2014年又获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马鞍山以钢立市,是全国知名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慈湖高新区大部分企业是依托马钢集团发展起来的,属于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开发区。产业门类杂、基础设施薄弱,自然形成的历史痕迹深深地烙在慈湖高新区身上,需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存量、构建增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统一。

   两大阶段

  慈湖高新区为 实现三大战略目标:即建成区域特色的循环型工业体系、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建成高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主要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循环化改造取得显著成效,重点推动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行业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促进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全面提高工业绩效。

  第二阶段(2015年—2018年)。产业结构和布局更为优化,循环化产业链关联度进一步增强,形成比较完善的道路、供水、

  排水、供电、通讯及气、热等配套设施,以及污水集中处理、废物管理信息平台等公共基础设施体系。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型产业园区。

  通过循环化改造两个实施阶段,使慈湖高新区全面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环境质量将得到大幅改善,对资源型城市及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三层循环

  园区能源循环利用图示

  慈湖高新区化工、建材、冶金类企业较多,企业间资源、能源联系紧密,因此高新区就有意识地‘穿针引线’, ‘撮合’有关联的企业,努力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基本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周边地区大循环”的循环型工业体系。

  高新区通过循环化改造,一批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完善企业间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提高“三废”的综合利用与处理处置水平,实现废物“零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环境风险,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大集群

  目前,园区正大力实现产业提升和转型,重点完善以现代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港口物流业等四大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最终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型工业体系、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高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在提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慈湖高新区通过循环化改造,使得园区内一大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而北大益丰、国翔环保科技和健鼎化工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纷至沓来,让慈湖高新区实现循环化改造再添砝码。到2018年,慈湖高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将提高到90%,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到90%,环境质量将得到大幅改善。

   五大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到2018年,物质减量、循环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总计达到27.85亿元。 间接经济效益: 在实施循环化改造的进程中,通过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引导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推进技术进步,促进园区本身经济总量稳定增长。 环境效益: 循环化改造将极大提升公众、企业和政府的生态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效益: 循环化改造将促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机会。 示范效应: 凭借高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示范作用,成功实施循环化改造方案,将有助于推动安徽省和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将为国内老工业基地同类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提供借鉴,具有很好的示范价值。

  如今,慈湖高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初具规模。随着循环产业链的不断拉伸,园区依托钢铁、化工产业优势,吸引了法国圣戈班等世界500强及广州立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1000余家前来入驻。高新区百余家企业进入了循环链,通过“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资源最大化利用模式,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