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马鞍山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中安在线讯 建”小巷调解室“,构建“心连心”解纷网;设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为道路交通纠纷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务;设立”法官便民联系点“,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法官进学校的“双百”活动,搭建诉调对接平台......近年来,马鞍山法院以搭建层级平台为枢纽,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通过试点、总结、推广三线交叉不断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力争打造马鞍山模式,调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和县:小巷小室解决“大事”
走进马鞍山和县历阳镇华阳社区的一个小巷子里,记者看到在这么一个简易的“法庭”:一张桌子,一边坐着法官,另一边则是两位当事人。法官正为两人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
这便是和县的“小巷调解室”。只要有矛盾纠纷需要解决,就会有法官上门为其服务。“小巷调解室”已成为和县法院化解纠纷的重要平台,对源头性预防和实质性化解基层纠纷发挥了积极作用。
小巷调解室成立于2015年12月7日。截至目前,该调解室先后参与调解27起,成功化解纠纷22起,共接受法律咨询70余次。
为不断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县构建了“心连心”和州解纷网,形成“三室一站一庭一机制”六大板块。小巷调解室就是三室中的一个,其他两室分别为法官工作室和律师共建室。一站为诉调对接站,一庭为涉侨巡回庭,一机制为分类联动执行机制。
六大板块之一的全国首家涉侨巡回法庭,为和县一千多名海外华人华侨、归侨侨眷和10多家侨资侨属企业提供法律帮助,着重解决归侨侨眷的实际司法需求和侨资侨属企业的司法服务,从而保障涉侨事业健康发展。
涉侨巡回法庭自2016年2月4日成立以来,已接受华侨、侨眷和侨资业主的法律咨询20余次。和县法院院长朱雪松表示,将联手经济、人事等相关部门一起,主动上门为涉侨企业服务,用法律助力发展。
花山区法院:“六位一体”首家道交事故审判庭
自2005年道交法开始实施以及机动车辆的快速增加,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矛盾纠纷呈现井喷式增长。
2006年1月,花山区人民法院设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2011年设立了安徽省法院首家独立建制的专业审判庭——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整合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司法援助、司法裁判等六大功能,探索创新“六位一体”、“四调联动”道交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据悉,2015年道交纠纷诉讼案件调撤数1422件,同比上升161.4%,其中委托调解367件,诉调对接944件。保险行业协会调解3587件,调解标的额1208万元。
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多,势必导致机动车保险的纠纷相应增加。为此,花山区法院与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以及中国人保三家大型保险公司联合为道路交通纠纷提供快捷的保险理赔。据花山区道交纠纷审判庭副庭长邰红梅介绍,在不上诉的情况下,之前最快是半年拿到赔偿款,现在大概10个工作日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花山区还成立了物业纠纷诉调对接中心,主要负责物业费拖欠及损害赔偿方面的诉调化解工作。马鞍山锦润物业公司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成功调解了小区房屋渗水的矛盾纠纷,经理姜梅表示“这个平台很好,通过13个案件对100名业主进行调解,起到了普法作用。”
花山区诉调对接中心主任徐志红表示,“自从去年11月份成立以来,共收到了865件纠纷案件,成功调解了141件。随着调解工作的开展,调解工作也越来越规范。”
“五点”化解大小矛盾纠纷
在各个区县法院开展调解工作的探索同时,2013年,马鞍山市设立了79个“法官便民联系点”,并把“一点”变“五点”,即司法便民服务点、普法工作宣传点、诉非衔接对接点、执行工作联络点和群众路线时间点,法官每月驻点办案,面对面地解决纠纷,使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城区。
3年来,法官便民联系点共接待群众2万人次,化解纠纷1200余起。
同时,马鞍山两级法院开展了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法官进学校的“双百”活动。3年来,全市法院法官2015人次,深入1865家(次)企业、579所(次)学校开展活动。
2015年,全市法院共搭建诉调对接平台52个,各诉调对接点共调解案件4355件,邀请调解232件,已调解结案2323件。马鞍山市法院荣获“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称号。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檀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