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工商局五措并举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

14.10.2017  03:02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马鞍山市工商局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进各项政策落地生根,激发市场活力。安徽新闻联播、安徽省广播电台曾多次报道该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

  一、积极筹划,提前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登记改革的实施方案》。同时,合理调整,优化人员配置,配足、配强综合窗口人员队伍,加强业务素质培训,优化网上办事系统,提高登记服务能力。8月8日,在该市原“五证合一”的基础上,马鞍山市工商局牵头将住建、文旅、公安、商务、国检、海关、公积金办等七个部门分别办理的十一个备案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按照“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申请、一站办结”的模式,提前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解决企业办理证照“部门多次跑、资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的问题,实现让企业办事 “最多跑一次”的目标。9月1日起,根据省政府下发的《安徽省全面实施“多证合一”改革方案》要求,我市将更多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的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持续扩大“证照合一”覆盖面,以“减证”带动“简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截至9月24日,全市共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464份,变更643户。

  二、全面推进,不断深化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

  依托“互联网+”,建立与“全市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的“网上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市民可以在网上办理工商登记业务,先后为1500余家企业完成全程电子化登记。今年3月,该局联合全市七大银行16个网点,在全省率先实施银行网点代办工商注册登记服务。由银行网点依托网络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营业执照代办和综合金融业务等服务。截至目前,成功办理企业注册登记160件。在全省率先推出微信办理企业名称登记核准业务,申请人只需登录该局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办理业务,无需前来窗口,功能开通以来通过微信办理业务800余次。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推进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实现企业登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

  三、落实责任,深化推进“先照后证”改革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削减前置审批事项,严格落实“先照后证”改革要求,有力推动商事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相互分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根据《安徽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严格履行“双告知”职责,通过签订承诺书的形式告知申请人涉及的审批经营项目和相应审批部门。该局于2016年在全省率先设计开发了“马鞍山市协同监管系统”, 将涉及后置审批项目的市场主体信息及时通过协同监管系统精准推送至相关审批部门。今年以来,共推送涉及后置审批事项登记信息14293条,认领3548条,反馈746条(包括行政许可722条,不予许可20条,行政处罚4条)。省工商局相关软件开发完成后,市工商局又在“马鞍山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上第一时间建立了快捷链接,方便相关单位操作。

  四、及时部署,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

  出台《马鞍山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涵盖37家单位的议事协调机构,做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安徽)”和“安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两套系统的培训工作。构建“一单两库一细则”体系,各部门组织制定本部门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汇总形成随机联查事项清单。建立部门“检查对象名录库”并定期维护;综合考虑级别管辖、属地管辖和职能管辖及执法人员的情况,建立部门“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建立健全随机“抽查监管细则”,及时将检查结果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于企业名下。启动该市 “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从该市登记注册的旅行社的企业库中按照20%的比例随机抽取了12户企业,从文旅委、发改委(物价局)和工商局三部门的执法人员名录库中按照每户企业每个执法部门抽取2人的标准,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开展联查。联查结束后,将抽查结果公示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于企业名下,依法定程序对失信或违法违规市场主体予以惩戒,在融资授信、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进行限制,形成完整的事中事后监管闭环。

  五、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对失信市场主体联合惩戒机制

  推进代码登记增量公示和存量转换,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实现跨领域信息统一记于企业名下,并以规范的格式推送到“信用马鞍山”网站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示和查询。建立完善合同管理领域诚信“红名单”制度和广告管理领域的“黑名单”制度,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信用马鞍山”网站上发布。对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办理企业登记事项变更时要求企业必须移出异常名录后再予以办理变更登记。在授予“重合同、守信用”等荣誉称号评比工作中,将列入异常名录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对企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涉企信息实施行政性约束和惩戒,与市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涉企信用信息同意归集交换公示的通知》,截止目前,已经搜集16.69万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