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餐饮突遭市场极寒 湘鄂情跨界热门产业剥离主业

17.06.2014  13:03

    “湘鄂情简直是A股第一故事大王,他应该去转型出版业,收购故事大王杂志。”有投资者在股吧如此调侃。

  自从2013年遭遇史上最大亏损以来,有“中国民营餐饮第一股”之称的湘鄂情转型路数的确富有传奇故事性:从一开始率先发力要转型“大众餐饮”,再到去年下半年以来,频繁“跨界”环保,之后又收购影视,近期又要发力新媒体大数据,湘鄂情的转型逻辑让人有些看不懂。

  受“八项规定”影响,高端餐饮行业经营普遍下滑。从2013年2月起,湘鄂情对酒楼经营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包括取消高价菜,主推亲民价位菜品,取消包房服务费等。但仍未能避免业绩暴跌的命运。去年一年时间湘鄂情亏损5.64亿元,利润同比减少788.86%,是其历史上亏损最为严重、经营最为困难的一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6月8日,湘鄂情宣布,将剥离餐饮业务,与中科院等机构联手,进军大数据领域。而在此之前,湘鄂情已经宣布进军环保等多个非餐饮领域。

  湘鄂情的转型路径,堪称A股上市公司在经营环境巨变之下的突围样本:放弃根据地,寻找新天地。

  40平米餐馆“孕育”湘鄂情

  “湘鄂情”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老板和老板娘一个是湖北人,一个是湖南人。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湘鄂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现拥有“湘鄂情”、“湘鄂春”等多个子餐饮品牌。前身为北京湘鄂情酒楼有限公司。

  湘鄂情酒楼创业之初,只有4张台子,40平方米的面积。作为老板的孟凯曾兼任过服务员、采购员和收银员。作为湘鄂情前身的湘湘菜馆经营得并不顺利。湘鄂情员工透露,为了让餐馆能经营下去,当年孟凯甚至会出去跑运输,依靠运输所赚的钱来维持餐馆的经营。

  一年之后,孟凯的湘湘餐馆营业面积扩大到了260平方米。1997年,第一家命名为湘鄂情的饭店在蛇口石云路开张。1999年北京湘鄂情酒楼有限公司成立后,湘鄂情逐渐成为许多知名公司总裁宴请的场所,每天光是海鲜的营收就可达8万元。同时,孟凯也在长沙、深圳、武汉继续布点,形成全国连锁。

  2006年至2008年,湘鄂情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26亿元、5.17亿元和6.12亿元,2007年和2008年销售收入分别较上一年增长58.20%和18.37%;2006年至2008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20万元、5851万元和6379万元,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较上一年增长261.09%和9.03%。

  证监会于2009年审核通过了湘鄂情的首发申请。当年11月,湘鄂情以14家直营店、9家加盟店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超过预期募集了9.5亿元资金。成功上市后,孟凯成为餐饮界首富,身家35.8亿元。与味千拉面的潘慰、俏江南的张兰、真功夫的蔡达标等齐名。

  湘鄂情高端定位,从其门店选址就可以看出。

  曾有媒体专门调查过湘鄂情北京门店的选址,发现其大多数门店都分布在政府机关、军队大院,以及大公司周围。如湘鄂情北京总店选在了位于海淀区定慧寺空军总部干休所对面,店址周围辐射了大量的党政机关。月坛店正对门就是国家统计局,酒楼的西边不远处坐落着国家发改委,东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工商总局,这里距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只有5分钟的车程。

  高端餐饮突遭市场极寒

  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等措施出台,一些定位高端或涉及公款消费的行业,受到明显的影响。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湘鄂情所遭受的冲击,很快反映在其财报中。

  2012年第四季度,湘鄂情净利润仅为1005万元,同比大幅下滑41.6%。2013年净利润亏损5.64亿元,比上年度下降789%。其股价也不断出现下跌。对此,湘鄂情称是由于酒楼业务的高房租、高长期待摊费用、高人工费用,使得公司在由中高端餐饮业务向大众餐饮业务转型过程中盈利非常困难。

  为了应对不利局面,孟凯和他的管理团队流动办公,哪个店生意不好就驻扎到哪个店处理善后,有些亏损严重的店直接关掉,另外一些则缩小了营业面积。

  在此前最高点时,湘鄂情曾在全国开设约35家门店,门店主要集中在北京及上海等一线城市。高峰时期北京地区的13家门店占到湘鄂情总门店数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大力度的反腐措施使得依赖公务消费的高端餐饮代表湘鄂情酒楼成为沉重的拖累。

  记者近日登录湘鄂情官网,发现北京地区湘鄂情门店数量仅有9家。而北京营业面积最大单体店北京西单店,也由原有的12000平方米缩减为5049平方米。

  在大幅度关闭门店的同时,湘鄂情的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上升。从2012年的43.38%攀升到2013年的64.15%,远远高于同为餐饮行业上市公司的西安饮食、易食股份和全聚德。到了今年一季度,湘鄂情该指标已经攀升至80.50%。

  酒楼业务的亏损使得湘鄂情一直致力的大众餐饮业务拓展不得不放缓并购进程。

  早在2012年4月,湘鄂情便与上海齐鼎餐饮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味之都”股权转让协议,以1.35亿元收购快餐连锁品牌“味之都”90%的股权;湘鄂情当时预计,在酒楼业务稳健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大众餐饮业务与酒楼业务的“二八转换”,即在三到五年时间内,大众餐饮业务可以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八成,酒楼业务营业占比降至公司营业收入的两成左右。

  “味之都”北京首店于2012年6月18日在北京西站的西新隆商场开业后,仅仅半年就关门歇业了。

  2014年6月8日,湘鄂情公告,公司将全资子公司河南湘鄂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及相关债权以8000万元价格转让,由此将逐步剥离餐饮业务。湘鄂情同时表示,据公司目前的发展规划,公司将逐步将餐饮业务剥离,未来主营业务将转变为新媒体、大数据、环保的主业结构。

  涉足地产“被骗”6000万

  其实,在此次宣布剥离餐饮业务之前,湘鄂情已经有意向非餐饮领域拓展。

  早在2011年,湘鄂情就开始有了投资地产的意向。当年1月,湘鄂情全资子公司湖北湘鄂情与拉斯维加、自然人刘志波、徐莉签订资产转让及项目合作协议,湖北湘鄂情出资1.29亿元购买后两者拥有的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台北路72号A、B两块土地50%的土地使用权。公司当月即支付了6000万的合作款。并且,湘鄂情还签订了补充协议,约定湖北湘鄂情以5100万元购买两块土地20%的使用权及全部附属资产。

  然而2013年9月,湘鄂情收到关于台北路72号项目的《律师函》,拉斯维加两大股东郭某某、石某某并不承认该项目合作。

  之后不久湘鄂情发布公告,称拉斯维加公司与湘鄂情的合作是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刘志波隐瞒拉斯维加其他股东擅自做出的决定,刘在公司的股权只有5%,却谎称他们拥有拉斯维加公司100%的股权,并且隐瞒了土地使用权被法院查封十余轮次的真相。刘志波、徐莉借合作经营之名骗取了湘鄂情6000万元,并将该合作款项挪作他用,其行为已涉嫌欺诈。

  由于该项目可能无法履行,6000万元能否收回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湘鄂情当时称将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坏账准备。

  时隔半年,台北路地块股权纠纷仍无定论,今年3月,孟凯决定由其旗下另一公司湘鄂情置业,以7200万元的对价,全盘接手台北路72号项目的权利与义务,转移上市公司在该项目上面临的风险。

  在本次买地失败之后,就再未有消息湘鄂情在房地产投资上有新动作。

  在餐饮行业内部转型受挫、买地又遭遇“骗局”的湘鄂情,启动了频繁跨界动作。选择的方向从环保到影视,再到新媒体大数据。由“开饭馆的”主营业务开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业务方向。

  在湘鄂情董事长孟凯看来,未来并不排除会把湘鄂情的名称进行更改。湘鄂情将不再是一家高端餐饮公司,而是一家以环保和影视制作及新媒体大数据为主业的公司。

  参投环保领域

  2013年7月湘鄂情公告表示,拟斥资2亿元收购江苏中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后者业务涵盖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应用等,正式宣告湘鄂情进入环保产业投资经营。

  对于湘鄂情选择涉足环保业务的原因,孟凯对记者表示,目前雾霾等环境问题严重,引发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因此他认为具备投资前景。

  首次跨界环保领域,湘鄂情也曾遭受质疑:中昱环保2012年净利润仅88万元,2013年上半年净利润也仅为1062万元。但是,出让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2014年将实现净利润不低于1.5亿元。

  2014年5月,湘鄂情公告拟终止这一收购计划。

  跨界动作仍在继续

  2013年12月,湘鄂情发布公告称拟控股设立合肥天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资料显示,合肥天焱是一家位于安徽的小型环保公司。员工人数在40人左右,主营范围为农作物秸秆气化技术开发、沼气设备、节能设备、机电设备的研制等。目前拥有23项技术和发明专利。主要包括组合生物质气化炉、秸秆压块旋流燃烧炉等,集中在生物质供热发电、能源替代方向。目前针对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秸秆较多的农村。

  河北工程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关于《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中指出,中国生物质发电存在规模较小、技术单一、成本高等问题。

  就在完成合肥天焱收购后不久,今年2月湘鄂情发布一份业绩修正公告,称一季度预计盈利6000万元至7000万元,其中合肥天焱贡献了5000万元至7000万元净利润。

  据有关收购材料显示,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合肥天焱资产总额为4038.19万元,负债总额为4844.81万元,净资产为-806.62万元。2013年1至11月的11个月时间内,天焱绿色(合肥天焱的前身)营业收入仅为4670.89万元,净利润更是只有1088.22万元。而在其与湘鄂情开始合作仅两个月时间后,净利润就激增为4000万元,大约是2013年全年净利润的4倍。

  据湘鄂情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天焱主要是以技术研发为主,并不参与设备投入和产品生产的过程,其主要盈利是通过出售专利技术。

  根据湘鄂情公布的合作协议,合肥湘鄂情以现金出资5100万元持有51%股权;合肥天焱以专利技术出资持有49%股权。

  进军新媒体、大数据

  进入2014年,湘鄂情的转型动作更加密集。

  3月,湘鄂情以对赌协议的方式,收购中视精彩及迪女影视两家影视公司。

  本次对赌协议约定,在中视精彩2014年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含)的条件下,湘鄂情同意按中视精彩2014年度实际净利润以不低于10倍市盈率的价格收购。然而记者查询北京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次收购的调查报告显示,中视精彩2013年净利润为793万,2012年净亏损780万元。

  湘鄂情相关负责人表示,孟凯在早年有过投资运营影视制作的经验,因此选择影视并不是唐突之举,而是有备而来。早在2003年前后,孟凯曾经投资过《搭错车》等许多电视剧,并获得收益。

  孟凯此前对媒体表示,自己投资影视公司是一种回归。

  中视精彩总裁熊诚对记者表示,他与孟凯相识多年,这个交易是“一个瞌睡,一个递上了枕头”。“目前湘鄂情投资占50%的电视剧已经开拍了,本剧由张歆艺领衔主演。”

  更为引人关注的转型,是今年5月湘鄂情宣布涉足“大数据”业务。

  今年5月4日,湘鄂情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签订《网络新媒体及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称将共同建立“网络新媒体及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将基于大数据产业生态环境,围绕新一代视频搜索、云搜索平台以及新媒体社交三个方向,展开产业模式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推广等合作。

  “开饭馆的做大数据?能行吗?我反正不知道。”中科院计算机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凝晖是湘鄂情与中科院主要合作人程学旗的上司。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打算把这一技术实际应用,是湘鄂情扑上来找我们的。既然我们有技术,他们有资本,那就试试看吧。”孙凝晖在湘鄂情与中科院联合建立大数据实验室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

  湘鄂情方面解释称,公司与瀛联科技共同出资成立爱猫科技,正是公司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建联合实验室之后,面向市场进行的第一步尝试。

  孟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湘鄂情还是双主业,发展新媒体大数据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影视播放。

  对于与瀛联合作的具体商业模式,湘鄂情方面表示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具体信息,主要业务类似于目前百视通所在的IPTV业务范围。百视通是上海文广(SMG)下属的新媒体上市企业。主要在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媒体平台研发与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新媒体全业务运营。

  A股公司的转型“样本”

  湘鄂情去年以来的密集转型动作,曾让投资者和分析师都“摸不清头脑”。

  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周思立表示,湘鄂情的大举并购,已经无法准确定位其所属行业。所以自2013年4月以来,已经难觅湘鄂情的研究报告。而投资者则在股吧里讨论,“孟凯要么是超人,要么就是发烧。”

  总结湘鄂情的转型,可以发现两个特点,一是紧跟热门产业,一是紧跟政策风险。

  紧跟热门产业进行并购和转型,在A股市场上并不少见。

  据上市公司2014年一季报及中报预告分析,业绩增长较显著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传媒、计算机、休闲服务等行业。不少公司结合社会消费热点,实行“跨界”经营。2013年以手游、网游、环保为主的新兴行业成为上市公司转型大热门。部分公司虽然主业与此并不相关,但积极投身其中,希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根据《证券日报》统计,A股市场,多数主业转型公司是在主业自救无望、无路可退甚至被ST处理后,匆忙重组转型。这种带有应急、救火性质的被动转型约占转型公司的80%以上。此类重组和转型的效果,短时间内难以保证,很多公司即使扭亏为盈也与新主业无关。也有一些公司的转型是通过投资新领域、开工新项目、置换资产等手段另辟战线、试水新业、主动完成的。此类公司占主业转型公司的比例不到10%。

  据媒体报道,有孟凯好友曾表示,孟凯具有十分敏感的政策意识,且消息灵通。孟凯喜欢结交朋友,从北京第一家店开业,他就养成了亲自去给包厢里重要客人敬酒的习惯。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孟凯也表示,他的投资意向和人脉资源大多来源于湘鄂情餐饮的客户。

  “中科院之前也经常来我们这里吃饭,所以要谈业务合作也十分方便。”

  孟凯对于宏观政策的敏感度,早在2012年其率先提出转型大众餐饮就能看出来。这一年,湘鄂情以8000万元收购了龙德华餐饮,以1.35亿元控股上海齐鼎快餐,还以8000万元向深圳市海港饮食管理有限公司增资并持有其45%股权。

  但是,政策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还是令湘鄂情措手不及。尽管较早开始谋划向大众餐饮转型,但餐饮业已经无法作为主业支撑湘鄂情这家上市公司。

  我的环保业务背后的科技是来自德国的实验室。是德国的老教授研发的。我虽然不懂,但是我相信外国的科学家不会骗我。再说大数据,中科院是什么地方?中国最厉害的科学家都在那里。我相信中科院的技术! ——湘鄂情董事长孟凯

  ■ 记者手记

  孟凯:剥离主业不后悔

  第一次见到孟凯,是在鼓楼外大街的湘鄂情门店。酒楼门口的大树在正午阳光里显得格外繁盛,树下的湘鄂情牌坊应该久未清洗,已经略显陈旧。

  这里,就是A股餐饮业龙头上市公司“湘鄂情”的总部。湘鄂情,一度是中国高端餐饮企业的样板。

  停车场边上,一个保安说,这家门店邻近4个“大院”,一到吃饭的时间就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好车。“以前哪里有现在这么多空闲的车位?”

  2009年湘鄂情上市之初,媒体对这家公司的赞誉不断。“中国连锁正餐业的翘楚”、“中国餐饮新首富”、“湘鄂情带动中国餐饮上市热潮”……一时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时隔五年之后,见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孟凯,他给记者的印象是,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嗓门很大。

  见到孟凯,难免要提及市场对这家公司转型的疑问。

  “为什么不转型做食品、农业这些门槛更低的相关产业?”回答这一问题时的孟凯却显现出对于知识和科技的强烈向往和推崇。

  “我的环保业务背后的科技是来自德国的实验室。是德国的老教授研发的。我虽然不懂,但是我相信外国的科学家不会骗我。再说大数据,中科院是什么地方?中国最厉害的科学家都在那里。我相信中科院的技术!”

  除了外界对其业务转型的好奇,记者也想知道,做出剥离餐饮业务、投拍影视、玩互联网这些决策,孟凯究竟作何感想。

  在此前的采访中,记者也曾经和湘鄂情主管餐饮业务的高管对话,那位高管对于餐饮行业的眷恋溢于言表。

  然而孟凯的回应让我有些吃惊。

  “不遗憾,不后悔。”孟凯说,他把这一次的密集转型,看成他人生中的二次创业。“八项规定?我无条件支持。光盘行动?我也无条件支持。他们不能来吃饭,但湘鄂情不能死,所以我必须要转型。高端餐饮行业我已经做到极致了。所以我不遗憾。”

  可是说起湘鄂情餐饮的未来时,孟凯还是有些激动,他解释道,湘鄂情剥离餐饮是指剥离出上市公司,不想给股民造成损失。而未来湘鄂情的酒楼将由孟凯个人出资来接盘承担损失。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孟凯提及刚刚被调查的某位国企高管并将自己与那位高管对比,他问记者“你说我是不是有良心的企业家?”

  这个问题,他问了两遍。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