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盐业专营食盐会便宜吗?或出五花八门“概念盐”
生产企业:不见得有更多民间资本进入
“我们对改革是非常赞成的,现在企业利润真的很少。”省内一家食盐生产企业的老板说,生产企业一直呼吁取消食盐专营,放开食盐市场。
该老板透露,作为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将按照改革方向、政策进行,保证合格的盐进入市场,“以后食盐出厂价格不会这么统一了,肯定有高有低,一些小袋包装的5毛盐,可能会现身超市,竞争更激烈,但市场也会更活跃。”
这位老板还表示,“盐属于地域性很强的产品,只有地下有资源才有条件生产。而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食盐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国家发改委也曾下文,每个省有定点食盐生产企业的不再增加,没有的可以增加。”
“放开后,不见得会有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我省另一家食盐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后的利润会降得更低,而且食盐关乎国家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监管依然会很严,做这行的企业压力可能会很大,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肯定会有一个门槛。”
餐饮企业:能便宜当然最好,影响不大
王经理在合肥经营着一家中小型餐馆,“我们餐馆做的主要是附近居民的生意,大家挺给面子的,生意还不错。月收入在两三万的样子。”王经理说,“我们家菜的口味蛮重的,用盐量不小。一天10斤盐左右,我们跟附近的小商贸公司有合作,拿的盐1.2元一斤。”
对取消盐业专营,王经理也有所耳闻,“打破垄断肯定是好事,市场经济,就应该放开让大家同起点竞争。在有效监管之下,能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好、价格优的食盐,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不过,王经理也坦言,“1天12元,一个月360元的食盐使用成本,在我的所有支出成本中只占很小的份额,即便今后价格下滑,也不会对我产生太大的影响。”
王经理也同大多数消费者一样,比较担心食盐的安全问题,“通过放开竞争,我相信食盐的种类会越来越多,有价格更低的,也会有价格更高的,这里面有个质量把控问题很严重。像我们做餐饮的,一方面肯定希望通过购买低价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怕买到假盐,或是质量不好的盐,盐一旦出问题,可都是大问题。”
专家
五花八门“概念盐”或将横空出世
合工大工商管理系 张鑫教授
“举一个很直观的例子,现在你没见过哪个食盐企业做广告吧?未来可能就会看到了!”说到取消食盐专营市场的变化,合工大工商管理系张鑫教授生动地说。
他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在充分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进行涉及广泛民生的食品生产经营方面的改革可以大胆,但措施要完善,谨慎推行,确保食品安全与经济效益并重。“对于像食盐这种人类生存离不开、无法替代的必须消费品,生产经营的改革更要慎重,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监管尤为重要。”张鑫分析说,国家层面还应有一个安全储备量,确保出现特殊情况下的市场供应。
而谈到放开专营后的食盐趋势,张鑫认为今后会有很多高价“概念盐”横空出世。“可能有保健盐、营养盐等等,像现在的大米、食用油一样,出现多元价格体系,老百姓可选择的也更多了。”
张鑫强调说,食盐是一个需求弹性为零的产品,百姓过日子家家都得有一个盐罐子。食盐专营取消了,监管部门不仅不能就此“歇业”,反而更要加大监管监控力度,确保市民吃上安全盐、放心盐。
监管不能放松,要有准入门槛
中科大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瑞稳
“取消食盐专营后,食盐的价格应该会降下来,”中科大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瑞稳表示,“专营没有竞争,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只能被迫接受食盐的价格和质量。而取消专营后,各类企业将公平竞争,会提高生产效率。一批品牌盐会出现,部分企业会做大做强,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普通低端盐会降价,一些中高端的食盐品种价格会更高,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将扩大。”
“取消食盐专营,政府监管就更不能放松,这和市场竞争是两码事。取消食盐专营不等于放松监管,不能因为放开就让低质盐进入市场。制定相关监管法律,设立准入门槛,都是必要的措施。从某种角度而言,越是放开,监管就应该越严。”张瑞稳说。
在价格方面,张瑞稳表示,“取消专营后,盐价将由市场决定,据我了解,目前盐业市场供需平衡,食盐近期肯定不会涨价,也很难出现大幅度的降价。”
【链接】 中国盐业专营制度的变迁
2600多年前春秋战国
人物:管仲
盐政:“官山海”,即对盐实行专卖
市场:跨国企业,绝对垄断,当时其他国家吃的盐,大多是产自齐国的海盐
利润:齐国财政收入几乎倍增,齐桓公依仗雄厚的财力,顺利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300多年前唐代
人物:唐玄宗
盐政:恢复盐税,逐步重建食盐国家专卖制度
市场: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盐业改为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
利润:“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到了公元779年,盐税收入占当时国家财政总收入一半以上
700多年前元代
市场:官盐价格昂贵,私盐越来越多,导致官盐积滞不销
调控:统治者扩大官卖食盐区域,并强行配给民食,不分贫富贵贱,一律征收盐课
成本:农民把一整年的粮食都卖完也交不起盐课
后果:淮南盐贩张士诚与浙江盐贩方国珍起义,史学界有“元代之亡,亡于盐政紊乱”一说
200多年前清代
市场:盐的收买权、运销权统归盐商,盐商垄断全国食盐销售
利润:公元177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32%,其中四分之一是扬州盐商交的盐税
后果:当时,盐政官员有“天下第一肥缺”之称。后官商勾结,与民争利
新中国盐政
新中国成立后,盐业的管理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引导个体盐民实行集体化生产,建立起社会主义盐业基础。
1982年国家重申盐是全国16个大宗商品之一,实行指令性计划
1990年3月2日国务院发布《盐业管理条例》,规定盐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家有计划地开发利用
1996年5月国务院发布《食盐专营办法》,决定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
2014年11月20日工信部确认未来将取消食盐专营
我国盐改史:
从2001年起的10多年间,国家曾制定过六次盐改方案,试图攻破盐业专营的堡垒,但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
第一次盐改(2001年):经贸委盐办提出因国家经贸委撤销,方案暂停
第二次盐改(2003年):发改委盐办提出盐业主管划归发改委,方案搁浅
第三次盐改(2004年):《〈盐业管理条例〉完善修改稿》完成并转交发改委方案最终未公布
第四次盐改(2005):国务院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发改委工业管理职能划走,方案搁浅
第五次盐改(2009年):发改委牵头成立盐业体制改革小组中盐公司的建议促使改革暂停
第六次盐改(2011年):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盐改课题组提出受到多方阻挠,搁浅(市场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