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会《实施细则》,准确把握“审计评价”
23.09.2014 10:28
本文来源: 审计厅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共八章60条,就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结果及运用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的学习,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审计评价”是我们审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个准确、全面、恰当,事实依据充分,引用法规准确的审计评价,既来源于审计实务的认真细致全面,又要求审计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有全面准确的理解把握。本人认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遵循“掌握政策、依法评价、宽严适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操作上要把握好“审计要充分、重点要突出、内容要客观、措辞要准确、结论要鲜明”五个要点。
第一,审计要充分。主要体现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当中,要把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及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有关情况调查清楚。查清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及地方财经制度情况;查清有无决策失误和重大损失浪费情况。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细致审计,审清单位债权债务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了解被审计对象个人履职、遵纪守法和廉政责任履行情况,找出问题,分清责任。
第二,重点要突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除严格按《实施细则》规定外,还应当根据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具体工作特性突出重点。一般来说,要做到三个重点关注。一是重点关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二是重点关注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和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关注任期内举借债务、资产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重要工作事项;三是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职责履行存在问题及应承担相关责任。总之,围绕“经济”和“责任”两个关键词,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充分考虑相关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等要求和实际决策过程,依法依规认定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三,内容要客观。在审计内容客观真实的前提下,还要同时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真实全面,在坚持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查出的各种问题,防止以偏概全,不能用单个的事实和某项指标去评价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二是客观公正,任何工作成绩的取得还是问题的出现,都有其客观必然性,审计评价既看到到问题也要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对审计事实既要现实地看待,也要有历史的了解,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三是数据说话。评价尽量多采用量化数据,用可靠的数据和客观事实说话。力求审计事实清楚、有关数据无误、问题定性准确、引用法规恰当。
第四,措辞要准确。要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判断和鲜明的观点进行评价。评价的措辞一要准,即恰如其分,力求准确;二要把握好“度”,对审计事实做出准确、科学、合理的评价,既不能高,也不能低;三要突出一个“实”字,即实实在在,言之确凿,既不能随便上纲上线,也不能任意迁就照顾;四要体现一个“精”字,即言简意赅,语言精炼,不拖泥带水。
第五,结论要鲜明。审计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清楚、具体、明确。首先,审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以相关法规、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指出存在的问题。对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作出旗帜鲜明的认定,具体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就定什么责任,要清楚明白,不能似是而非,含糊其辞,不能模棱两可。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既具系统性又具复杂性的工作,各个方面都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但审计评价尤为关键。只有准确、客观,实事求是、表述清晰的审计评价,才能反映真实情况,达到审计目的。
本文来源: 审计厅
23.09.2014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