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非遗大展侧记:非遗,在创新中传承

12.11.2015  12:10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1月12日消息(记者:许晖、黄山台记者:罗骅青) 11月10号,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歙县开幕。在大型明清徽派古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徽州府衙内,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非遗传人展技艺、秀绝活,让人们看到非遗传统技艺在创新传承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走进清幽雅致的徽州府衙,浓浓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院中凉亭内,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正在用铁锤反复捶打一块墨坯。浓郁的墨香吸引来许多好奇的参观者。参观者袁媛说:“挺震撼的,因为以前只是在图片上看过,这次看到实物,尤其看到徽墨的制作工艺,头一次见到。

  作为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房用品,徽墨随着科技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用墨的人在逐渐减少,现代墨汁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徽墨如何生存下去?歙县老胡开文墨厂选择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周健说:“我们在墨里面融入很多现代的元素,比如刻墨的模具我们现在就加入了卡通的,包括生肖、黄山图,都是我们新创作的集锦墨。现在墨的销售额能达到1000多万。

  不仅是徽墨,很多非遗传统技艺都在这次大展上“晒出”了自己在当下社会立足的新产品。

  铅山连四纸是江西省铅山县汉族传统手工技艺纸品,具有古朴柔韧等特点。连四纸制作技艺的传承者们根据这些特性开发出古籍印刷、古籍修复等业务,使得连四纸原本有限的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开拓。

  江西含珠实业公司甘瀚远说:“我介绍的这款纸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用来做古籍修复用的,为什么要做古籍修复用呢?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纸保存时间很长,特别绵特别薄,刚好符合作为古籍修复用。

  端砚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在这次大展上,端砚制作技艺展示区展出了国家级非遗大师梁焕明的几件得意之作。近年来,梁焕明在传统创作基础上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与雕刻技法,让端砚走出国门,在海外大放异彩。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砚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梁振铭说:“我们前半个月前,从法国搞展览回来,很多人来看,他们很惊讶石头能雕得这么精致。

  目前,这些非遗传统技艺虽然在开拓市场、推陈出新等方面作出很多努力,但是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和理念的产品仍不多见。然而让人可喜的是,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非遗、走进非遗。董帅是中山大学非遗专业毕业的一名硕士,目前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他认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年轻人的加入,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和认知度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网络,大众传媒的形式,可以让大家了解非遗。很多人不知道魅力所在,所以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或者传承人也可以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能够让大人小朋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 编辑: 郝倩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