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非遗传承人提笔写怪字 恰似陕西biángbiáng兄弟
提起陕西名小吃“biángbiáng面”,不少人一定耳熟能详,不过这个复杂的“biáng”字应该怎么写估计会难倒不少人。不过这个生僻的民间组合字,可能在合肥有“远亲”。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专题展览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山铁字传承人的陶仁志在展览现场发现陕西“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与自己记忆中家乡的一个字特别相似,而且那个字和“biáng”字一样也有一段口诀。
老人提笔写出怪字
“山字头,言字腰,两边放个绞丝绞,左一长,右一长,心做底,月做旁,搭个栏杆晒衣裳,包老爷坐在山头上。”这则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口诀,从68岁的陶仁志口中读出来让人听起来特别亲切,而这则口诀描述的就是与“biáng”字字形很相似的“zéi”字。身为长丰吴山铁字代表性传承人的陶仁志说,他家就住在长丰县吴山庙附近,这则口诀是他十几岁的时候听过的,已经记不清是村里的老人还是教书先生说的,但是因为当时口诀描述的字特别难写,所以他就把口诀背了下来,哪想到这一记就是几十年了,一直到现在,他提笔就能这个比较复杂的字写出来。
陶仁志说,一周前在北京的展览中,他看到了陕西“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看过之后,他的记忆仿佛也被打开了,“我还有些纳闷,这不就是‘zéi’字吗?”昨天,记者也看到陶仁志用毛笔写下的“zéi”字,仔细与“biáng”字对比,记者发现两个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只有3小处。
“这字我记了几十年了,虽然需要几十画才能写成,但我从小就对文字比较感兴趣,记起来不算什么难事。”虽然陶仁志记得口诀,也记得怪字怎么写,可是这个“zéi”字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陶仁志,他对记者说,时间过去太久,他的记忆已经有些不完整了,现在他也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字虽然有些怪,但他认为就像“biáng”字一样,可能也是民间组合字,是存在的,更希望有专家能去考证一下。
专家市民都没见过
昨天记者先是试图通过查询字典来找陶仁志所说的“zéi”字,结果一无所获。随后记者又用手机拍了“zéi”字的图片去街头询问市民,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记者随机询问了近30位市民,市民们都说没见过这个字。
昨天傍晚记者又把“biáng”字和“zéi”字的图片发给了安徽大学从事中国文字学、古文字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黄德宽教授。黄德宽教授在看过这两个字后对记者说,“biáng”字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民间组合字,因为一道陕西的名小吃而流传,而且还有相关的传说,虽然区别一些常见的规范字,但它是陕西民间文化符号,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们对这个字的认知度很高。对于陶仁志写下的“zéi”字,黄德宽教授说他是没见过这个字,不过这不代表着这个字就不存在,现在一些民间文字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涉及到的文字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怪字或有考究价值
昨天记者也把陶仁志的困惑反映给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该中心一位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过程中,中华文字蕴含的价值不应该被忽视,民间文字也会衍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传说、口诀、歌谣,甚至包含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口述历史,这些都是极具价值的东西。但话说回来,一些民间文字是否就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联,再或者说蕴含多少民间文化,这还需要相关部门去考究其价值所在。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见过或者了解这个“zéi”字的真正含义,都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2000。
本报记者 魏鑫鑫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
编辑:高勇
资讯标签: 陕西 biángbiáng面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