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成绩单是怎么来的?

13.11.2014  07:19

   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促进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

  在国内,每10家电影院中,有8家的银幕来自芜湖。

  影星银幕公司,全球三大银幕巨头之一,就坐落在芜湖鸠江区。11月10日,记者到来时,一批耐折叠的金属银幕刚刚发往重庆。 “经过攻关,在全球第一个实现了金属银幕的可折叠。 ”公司董事长高松柏介绍,这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为金属银幕进农村提供了可能,开拓出新的增长空间。下一步公司将重点开发印度和非洲市场。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 ”这个做了30多年银幕的企业家总结。

  以制造、纺织、能源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依旧是我省经济版图上的重要部分。经济加速转型,下行压力加大,必须以新科技、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

  在合肥,前三季度1476.3亿元的工业投资中,有957.9亿元投向了技术改造,同比增长22.7%。

  “技术改造投资,对全市工业投资平稳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合肥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刁俊洲表示。上半年,技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00.4%,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6.9个百分点。

  利用“双千工程”,合肥已累计实施2393个技改项目,全部项目达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8388亿元。美亚光电等一大批企业通过技改成为行业“领跑者”。

  江城芜湖,拥有自主品牌的旗帜“奇瑞”,汽车及零部件是这个城市发展的主动力之一。

  在芜湖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的埃泰克为奇瑞做配套。 “经济下行,对汽车行业影响特别大。应对措施就是加大研发,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公司总经理助理常成介绍,近年来,公司摈弃低端传感器,主要生产智能控制器,升级产品为高端汽车做配套。

  作为带领400多家配套企业的“龙头”,奇瑞也在持续产业升级。艾瑞泽7、瑞虎5、瑞虎3等新产品上市,奇瑞的产品线不断优化,销售稳步攀升,单车销售价从去年的5.6万元上升至8.2万元。

  与汽车及零部件一起,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构成芜湖四大支柱产业,新技术的注入,让它们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也换来靓丽的成绩单:汽车及装备制造首位产业发展壮大,今年前7个月实现增加值332亿元,增长14%。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521亿元,占规模工业的67.6%,增长13.2%。

  煤炭行业不景气,对因煤而兴的淮北而言,产业升级显得更为重要。

  临涣工业园是振兴皖北的“一号工程”。走进园内的临涣焦化公司,一列列火车正拉着乌黑的焦炭驶离厂区。

  瞄准特种钢市场,今年临涣焦化实施品牌战略,开发“低硫、特低磷”的一级焦炭,深受上海宝钢等客户青睐,成为燃料新宠儿,不少国外企业也伸来“橄榄枝”。 “焦炭价格持续低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行。 ”总经理徐四海说。上半年,临涣焦化公司煤焦油、苯、硫铵等化工产品生产均达历史最好水平。淮北市市长黄晓武说,正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方向发展,淮北经济增长保持了强劲势头。前三季度,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建材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9%、11%、18.5%和21.7%。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验表明,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正是调结构的有利时机。前三季度,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市工业增长新亮点。

  合肥高新区内的晶澳太阳能公司,全球太阳能组件单厂产能第一。走进这里的车间,生产线上德国进口的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订单已排到年底,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5亿元。 ”公司总经办主任刘磊介绍,明年目标则要增长30%以上。

  一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合肥提升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前三季度,合肥战略性新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和17.4%,分别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2.1和5.5个百分点。尤其是平板和光伏产业出现爆发性增长,增速分别达56%和65.3%。 “如果没有这两大产业拉动,合肥工业增速只有6%左右,位次将下滑很多。 ”刁俊洲说。新兴产业给力,前三季度合肥工业完成产值超过6200亿元,增长11.9%,总量稳居全国省会十强。

  与此同时,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长5.5%,不到全市平均增幅一半,产业结构的优化显而易见。现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工业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智能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撑起新产业体系。

  在淮北经济开发区,安徽海聚信息科技公司成立不久,但与之相伴随的“高新技术企业”“海归回乡创业”等字眼,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里。走进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手机主板、平板电脑主板、通讯模块等产品从这里销售到国外。上半年,仅此一家公司进出口额就占淮北全市10%以上。

  “正是这些产业的兴起,引领了淮北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淮北市统计局局长王亚辉分析。前三季度,淮北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17.7%,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1%,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0.1个百分点。

  同在皖北的蚌埠,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50多亿元,增长33.3%,增速全省第一,令人侧目。

  在蚌埠高新区内,有着国内最大的I-TO导电膜玻璃、电熔氧化锆研发和生产基地——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年产170万片单片式投射式电容触摸屏项目和年产360万片TFT-LCD玻璃减薄项目,一期项目今年4月建成投产,带动蚌埠电子信息产业迈向高精尖。

  在芜湖,“新兴产业增长空间大”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

  “现在企业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电池管理系统。同时着眼未来研发车用无线网络终端,建设‘车联网’。 ”常成介绍,今年新能源汽车配件销售收入在8000万元左右,比去年增长200%以上。

  连续多年,芜湖每年安排10亿元扶持十大新经济增长点,力争形成几百亿元、千亿元产业集群。如今,芜湖工业机器人、新型显示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型产业产值1092.78亿元,增长22.6%。

   在发展服务业上做文章,提升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产业,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让经济结构“更绿”“更轻”,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走进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公司的动漫制作基地,一片忙碌景象。 “正在做今年的《熊出没》贺岁电影。 ”公司动漫负责人李斌介绍,去年的《熊出没》贺岁电影创国内动画电影票房新高。

  更重要的是,围绕《熊出没》衍生的文化产品逐步成型。“方特主题公园里已经有《熊出没》的元素,也有相关产品出售。 ”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公司营销总监佟兴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方特正突破主题公园的概念,朝现代旅游度假区的方向发展。

  记者看到,方特二期对面不远处,忙碌的工地是建设中的四期公园——“东方神画”,预计明年5月开业。到2017年,芜湖将建成5~8个高科技主题公园,年游客量可望达到3000万人次。

  采访中,芜湖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方特项目让芜湖尝到了现代服务业的甜头,服务业也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现在,芜湖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已达7个,居全省首位。前三季度,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19.8%,提高到25.3%。

  订机票、银行服务、快递物流……在这些为您服务的热线电话背后,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呼叫中心——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这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呼叫中心。

  在产业园,记者见到合肥联拓总经理杨锐。“2012年5月入驻产业园,看中的就是它‘呼叫之都’的影响力。 ”杨锐说,电商园在人力资源、场地条件、通讯成本、政府政策等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呼叫中心集群已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增长20%以上。

  专家强调,合肥要迈向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必须有强大的现代服务业。前三季度,合肥服务业增加值1293.4亿元,增长8.3%。按规划,到2020年服务业将成为第一大产业。

  对老工业城市来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尤为突出。不久前,蚌埠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显示,第三产业用人需求占一半以上。 “第三产业是蚌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引擎。 ”蚌埠市经信委主任吴永彬表示。

  以重大项目带动为抓手,蚌埠大力发展物流、科技、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提升。上半年,全市有10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列入市“3461”重点项目库,总投资额达1687亿元。前三季度,蚌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69.2亿元,占GDP比重增长至34.8%。

   把自主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转型,优化结构,根本上要靠创新驱动。

  11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合肥芯核防务设备有限公司。这个刚刚注册半年的小企业,产品还未批量生产,却已获得2000多万元的订单。 “它对特定气味的敏感度,是警犬的1000倍。 ”在公司会议室,企业负责人郭玉坤拿出一个黑豆大小的芯片告诉记者,利用它生产的设备可以安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探测汽油等危险品。

  这种芯片还可以用来升级传统产品。“刚刚跟美菱签订协议,利用它生产的智能冰箱,可以根据食物散发的味道,告诉使用者食物新鲜度。 ”郭玉坤说。一项新科技的转化应用,可以催生或改造多个产业。但事实上,类似的高新技术大部分都在实验室内“睡觉”。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是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使命。在合肥,以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建设,瞄准硅谷模式,突出产学研用结合,强调培育和转化成果,催生和布局产业。

  “创新平台推动之下,今年合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总数达828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前三季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49%。 ”合肥市科技局总工程师赵政介绍。参照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模式,合肥在语音信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10大产业研究院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研发平台,撑起现代产业新体系。

  在公司经营日益受到挑战时,鑫龙电气公司求助芜湖的人才引进政策。很快,清华大学博士陈任峰带着新科技而来。双方合作成立的佑赛公司,专业研发一种电能质量治理的产品。 “这是国内刚刚兴起的产业,能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还不多。 ”鑫龙电气公司副总经理汪宇说。

  组建战略联盟,引进领军人才,芜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无缝对接。现在芜湖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228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9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件,居全省第一。

  蚌埠,是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又一极。围绕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的先进技术,蚌埠已成功建设电子信息显示超薄玻璃基板项目,最薄的产品只有0.33毫米,实现超薄玻璃基板的国产化和量产化。

  如今,蚌埠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搭建研发平台:新建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丰原医药企业技术中心等7个国家级研发中心。组建省新型电容式触摸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84个。成立院士科研工作站5家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与之对应的是,蚌埠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新材料、高端装备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相关企业达到151家。

  当龙头,扛大头,走前头。合芜蚌试验区正在成为安徽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史力 吴量亮 沈宫石 许根宏 丁贤飞 丰静 项良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