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质培养“新天地”

12.11.2014  12:13

   精彩活动,放飞年轻梦想

  这边动感的劲舞跳出青春风采,那边自创的流行歌曲High翻校园;这边同学身着汉服传递国学理念,那边同学各种Cosplay展现动漫文化……这是近日合肥一中学生社团招新的现场,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大学社团招新。

  “徒步奔跑,准确迅速找出隐藏的信号源,非常有挑战性,我很好奇,非常感兴趣。”一位报名参加无线电协会的男生表示。

  包括无线电协会在内,模拟联合国协会、国学社、书法社、天文社、环保社、吉他社、动漫社……合肥一中的35个学生社团,3天时间就招募了数百名高一新生报名加入。

  “学校的社团活动开展已经十几年了,2007年搬到滨湖新区之后,学校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学生有了更大更多的活动场所,社团活动更加蓬勃发展了。 ”合肥一中校团委书记黄坤向记者列举了这些年学生社团的成绩——模拟联合国协会在2010年以绝对优势被评为全国一类模联;合唱团在合肥市举办的合唱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航模社在省市大赛中多次成为赛场赢家;心理社团开创了我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河……

  如今在我省一些中学,学生社团不再是闹着玩的“小儿科”,而是培养“领袖经历”的“梦之队”,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10月,铜陵一中依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雄厚的师资和丰富的文物,成立北京大学·铜陵一中学生考古社,在全省率先携手高校创办了中学生考古社团,计划通过专题讲座、读书会、试验考古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马鞍山的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从2007年开始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石楠树”文学社,学生们饱含着青春激情创作出带有文学梦想的作品;在“天音阁”茶社,同学们通过茶道表演洗涤心灵;拍客协会用一张张图片记录下美丽的校园美景;羽毛球、篮球协会使学生们的体魄得到锻炼;心灵成长俱乐部解决了同学们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受益匪浅,为人生加分

  今年16岁的姚蔚然是合肥一中高二(28)班的副班长,也是学校模拟联合国协会主席。8月,她作为合肥一中的代表,参加了在安庆举行的第三届安徽省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并在大会的UNICEF会场因表现突出被评为杰出代表。

  模拟联合国简称“模联”,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校园,是让青年学生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依据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议事日程,进行演讲辩论、结盟磋商,投票表决形成决议的学生活动。

  “尽管有高考的压力,参加这样的社团还是非常锻炼人。”姚蔚然告诉记者,参加模联活动,就是用青年人的视角,探寻一些解决国际性问题的方法,提升了交流的能力。

  同样是模拟联合国协会成员的朱逸非,参加了今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范围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大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交流平台,拓宽了国际视野,对于领袖气质、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 ”朱逸非表示,活动促使他反思:“90后”该以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视角承担责任、参与到世界的合作管理中?为迎接国际化挑战做好准备。

  “开始只是单纯地认为心理社是讨论心理知识、有着欢快气氛的社团。可当我参加社团后,心理社展现出的魅力远远超过我的预期。 ”曾任合肥一中心理社副社长的詹天培表示,心理社的活动,让社员尽情释放自我,使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社团活动不一定会为高考加分,但一定会为你的人生加分。 ”在合肥一中,校长陈栋的这句话被口口相传,也在不少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印证。

  该校首届模联协会成员中,有6名学生就读于美国、英国的著名高校;文学社已有7名同学出版了自己的文集或合集,其中大多数文稿是在高中阶段撰写;环境保护社社长带领社团成员开展环保宣传和争做环保卫士活动,并创办了低碳生活网。

   科学统筹,“鱼和熊掌兼得”

  “同学们收获的都是可贵的综合素质,这些元素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通向成功之路必不可少的品质。社团活动,涉及素质教育、课改等内容,从小处看是课堂生活的丰富和补充;从大处看,将影响学生人生的发展轨迹。”合肥一中无线电协会指导老师卢进玉表示。

  然而全省中学生社团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由于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硬件投入的差异,城市中学社团较多,农村中学社团非常少;而城市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异。”团省委学校部部长谢海说。

  同时,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学生家长还是有担忧。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学生社团建设中确实存在着阻碍发展的因素。一方面,部分社团干部到了高二因学习压力增大中途退出,部分学生对社团了解不够,盲目参加,一些学生还不能科学合理地处理学习和社团活动的关系,从而阻碍了自身发展和社团发展;另一方面,在强大的高考压力影响下,有些家长和教师担心社团活动会占用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而采取阻挠或不支持的态度,一些学生在重重包围下只能无奈选择退出社团。

  “让社团活动成为学习的辅助手段,需要学校对社团的科学管理。”黄坤介绍,在合肥一中,学校与学生“约法三章”,要以课本为主、课堂为主,课外为辅、社团为辅,“学生申请进入社团,需要班主任推荐;当学生由于参加社团活动成绩有所下降时,校团委和社团指导老师会同班主任一起,想办法主动将文化课抓回来。 ”

  黄坤告诉记者,校团委还根据学生社团实际发展情况,从社团管理是否规范、指导教师指导是否到位、社团活动是否有载体、学生参与社团是否有收获、社团发展是否有纳入课程化的必要等方面入手,首批选择了管理规范、指导到位、活动载体明确、学生参与收获突出的模拟联合国协会、商学院、英语社、时政社、心理社、合唱团、管弦乐队7个学生社团,将其作为社团课程进行开发实施,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进行社团活动。

  “发展学生社团,是改变应试教学模式的尝试,既为孩子的梦想搭建舞台,也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了空间。”团省委学校部部长谢海表示,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团活动政策体系,帮助学生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协调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关系,才能让中学生“鱼和熊掌兼得”。

   ·微话题·

  中学生社团,该不该点赞?

  在安徽日报法人微博,网友纷纷就中学生社团表达观点。

  @阑珊果子:学生不该只会念书,还要有青春和人生!支持!点赞!

  @万爷滴小粉丝:非常值得推广,这样有利于学生兴趣发展。即使学习不好,但能找到自己的爱好,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太生硬,现在应该理论加实践。

  @江南醉眼:学生优异成绩并不代表全面发展,学校应提供平台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的兴趣,而不是培养出统一的、高分低能的套娃。拿出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顶层设计才是根本办法,否则“学生参加社团”不会得到家长认同。

  @两匹马1962:学校教育并不只是孤立地追求学业成绩,更多的是塑造品质、开发智力,这些都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如果一味地把学业成绩当作主要任务,那只能说是个教书匠,并不是个好老师。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风中之子闯天涯:中学阶段主要还是学习知识的阶段,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社会活动上,必然会影响学习成绩。学校和老师应当加以正确引导,把握好度。

  @浮云之上尘埃之下:要让大家都认同青少年入社团,首先要把考试制度完善,不能一考定终身。有着高考这根杆在拦着,谁敢左提右拿的。

  @小徽猪_ayf:中学社团应该精,而不应该广,要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