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零食威胁孩子健康 84.3%受访者建议清理

02.04.2015  18:22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说,校门口的食品不乏粗制滥造的有害食品,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不让孩子接触这些有害食品。他建议,一方面,应该从源头抓起,对食品的生产、认证、市场监督等进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增强孩子安全饮食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这些食品的危害性。如果孩子们都不去买有害食品,小摊贩自然就走了。

  ------------------------------------------------------------------

  近期,有关劣质“辣条”致病的报道,让儿童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如今,全国各中小学门口,小卖部、小吃摊扎堆,以辣条、糖果、油炸品为代表的零食,因口感良好、价格低廉,吸引了众多孩子。这些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零食”,不仅影响孩子们正常吃饭,更因糟糕的安全状况令家长担忧。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937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7.8%的受访者发现现在中小学门口仍有很多辣条之类的“三无零食”,87.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吃这些“三无零食”的孩子很多,89.8%的受访者对这些零食的安全卫生状况表示担忧。

  87.0%受访者发现爱吃 “三无零食”的孩子很多

  在北京某小学门口,离下午放学还有不到半小时,校门口的小摊贩就在各自的位置上“就位”了,有卖爆米花的,有卖包装食品的,摊主大多年龄较大。

  一名推着车卖辣条、卤豆干、话梅干的老阿姨告诉记者,有很多中学生放学后喜欢买像辣条、薯片、无花果干之类的零食,都是自己掏钱购买。

  调查发现,87.8%的受访者发现现在中小学门口有很多“三无零食”。87.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吃这些“三无零食”的孩子很多。

  在北京某高校上大四的高骏(化名),对小学放学后买零食吃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时候,校门口卖的铁板烧和炸豆腐的小摊,都是大家经常流连的地方。不敢当着家长的面吃这些,就在放学路上偷偷吃。学校侧面还有个小卖部,‘极地柠檬’(一种糖果)、干脆面、‘牛羊配’(一种膨化食品),都很受欢迎。这些零食大都包装简陋,没营养也不卫生,但就是很有味儿,加上便宜,所以风靡一时”。

  说到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食的原因,57.4%的受访者认为是好奇各种口味,47.1%的受访者觉得是价格便宜买得起,44.4%的受访者认为是口感好,喜欢重口味,43.6%的受访者表示是身边人都吃。其他原因还有:包装花花绿绿吸引人(40.8%)、想要附赠的玩具(26.1%)、吃零食解闷(20.4%)等。仅11.7%的受访者表示是“肚子饿”。

  89.8%受访者对“三无零食”的安全卫生状况表示担忧

  调查中,88.2%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常吃这些零食非常影响健康。89.8%的受访者对这些零食的安全卫生状况表示担忧。

  记者采访了一些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大多数家长表示,不会在路边摊给孩子买吃的,偶尔会从超市买零食。嘉业今年上二年级,他的妈妈说,“我家孩子以前爱买小食品,零食吃多了就不吃饭。后来不让吃零食了,吃饭的胃口就回来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现在网上很火的“辣条”,多数家长都嗤之以鼻。“不会让孩子吃那个,不健康”。

  记者随机买了几包无花果条,上面的生产日期显示为2014年4月,保质期12个月,已临近过期。至于进货渠道,“都是从南沙滩那边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批发过来的”。老阿姨告诉记者,“卖这些挣不了多少钱,一包1块钱的辣条或薯片的利润,在1毛到5毛不等”。

  16岁的程辰(化名)是北京通州区某高中高一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同学间传递一包零食,才知道这是‘辣条’,一下就喜欢上了。”但有一次,有人连吃了10包辣条,结果肠胃绞痛,第二天因为急性肠胃炎住院打点滴。“听说这些产地不明的零食,菌群数量都大大超标,我就再也不碰这些东西了。太辣伤身,最主要是不安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说,校门口的食品不乏粗制滥造的有害食品,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不让孩子接触这些有害食品”。

  84.3%受访者建议严查生产和贩卖“三无零食”的小作坊和小摊贩

  要想真正解决孩子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84.3%的受访者建议严查生产和贩卖“三无零食”的小作坊和小摊贩,53.0%的受访者提出厘清食品安全的监督权责、严格执法,43.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开设食堂、严控质量,42.2%的受访者建议从加强孩子的健康饮食教育着手。

  还有35.8%的受访者认为去信得过的“小饭桌”吃,也是很好的选择。

  辽宁大连的李光伟今年上四年级,他就每天都去一家“小饭桌”吃饭。他的妈妈表示,“学校食堂的品质也未必好,因为现在大多是承包出去的,这么大的量很难控制。”她倾向于找信得过的“小饭桌”,“我找的那家,做的饭她的孩子也一起吃,而且荤素搭配,每天都不重样儿,周围家长也都把孩子送到那家‘小饭桌’”。

  记者采访了这家名叫“芳苑学舍”的“小饭桌”的负责人王桂芳。她说自己干这行10多年了,一开始只有4、5个小学生,现在每天中午有近80个学生来吃饭。“都是自己家人买菜、做饭、盛饭。家长觉得孩子被照顾得好,一个个介绍来的。”她弄小饭桌的初衷,也是怕孩子在外面吃得不合适,“我这些年发现,身体消瘦或身板太弱、感冒不爱好的孩子,很多都爱吃零食。”

  周志忍建议,一方面,应该从源头抓起,对食品的生产、认证、市场监督等进行严格管理。食品的生产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设计方案、严格把关、加大处置力度。另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增强孩子安全饮食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这些食品的危害性,“首先要破解供需问题,如果孩子们都不去买有害食品,小摊贩自然就走了”。

  受访者中,90后占15.8%,80后占50.4%,70后占25.8%,7.9%的人为60后及以上。

  责编:牛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