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隐翅虫“袭击” 市民被“毁容”未来三个月将是高发期

10.06.2015  13:29

  “全球发出警示!隐翅虫。在你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最近,一种状如蚂蚁的小昆虫在朋友圈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隐翅虫是否子虚乌有?夺命传言是真的吗?昨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秦晓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隐翅虫不可能致人死亡,但如果隐翅虫落在皮肤上被拍打,就会分泌出大量强酸性液体烧伤皮肤,所以,最好轻轻将其吹走或弹开。

  市民遭“袭击”被“毁容”

  “本来以为有关隐翅虫的内容也就在朋友圈里看看,真没想到竟被我遇到,脸上、胳膊上起了好多水泡,一个星期过去了,斑还没消。”昨天,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市民谢女士指了指自己的额头对记者说,“担心留下疤痕,特地来问问医生,说是色素沉着斑会消的” 。

  据谢女士介绍,5月24日晚上,她在小区内乘凉,突然觉得额头上有异物,便随手一拍。“借着路灯看了看,以为是蚂蚁,当时还奇怪呢,这‘蚂蚁’怎么颜色那么奇怪,有黑有黄。”

  让谢女士没想到的是,睡了一觉醒来,第二天一早,她的额头上就出现了水泡。“又疼又痒,不小心弄破了,胳膊上沾到了液体,随后也起了水泡,出门都要戴口罩、穿长袖。”自称被“毁容”的谢女士不敢大意,随即赶往医院。经过诊断,谢女士被告知患上了隐翅虫皮炎。

  谢女士的遭遇可不是特例。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每天都有遭到隐翅虫“袭击”的市民前来就诊。

  未来三个月将是高发期

  隐翅虫到底是什么虫?为何近期市民频遭“袭击”?

  据了解,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多数细长、体小,头、翅和腹尾呈黑色,前胸、腹部及足为橘黄色,形似大蚂蚁,一般不到3毫米,最大可达3厘米。隐翅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夏秋两季最常见。

  秦晓明主任告诉记者,天热后,门诊每天都会接诊隐翅虫皮炎患者,大多是带状或条状红斑,皮肤表面会起脓疱。而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和着装的改变,隐翅虫皮炎患者会越来越多,接下来的7月、8月、9月为高发期。

  隐翅虫皮炎不仅有高发期,还有高发地。秦晓明主任表示,居住在高校等集体生活区域的群体要特别注意,“就拿高校来说吧,绿化多环境好,日光灯长时间亮着,符合隐翅虫喜潮湿和灯光的特点,特别容易受到隐翅虫的侵害”。

  出现头痛等症状时须就医

  “隐翅虫一般不会主动叮咬人,但一旦受到刺激,其身体会分泌出强酸性液体,PH值为1-2,会烧伤人的皮肤。”秦晓明主任告诉记者,因此,万一不小心与隐翅虫“亲密接触”,千万不要用手去拍打,正确的做法是轻轻将其吹走或弹开。

  如何预防隐翅虫,秦晓明主任建议,在家里,应该做好防虫驱虫工作,比如关好纱门纱窗、保持室内干燥,睡觉时不要开着灯等;外出时,尽量穿长衣长裤,以减少人体与隐翅虫接触的机会。

  而一旦沾到隐翅虫分泌出的强酸性液体,应第一时间用自来水清洗,将马齿苋叶子捣碎后敷上,效果也不错。如果出现皮炎,会有轻微痒痛、烧灼感,但症状普遍较轻,用药后很快会痊愈,暂时的色素沉着也会在一周左右自行消退,绝对不会致死。“严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到医院的皮肤病科就诊。”秦晓明主任最后强调说。(芜湖新闻网--大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