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第一周 安徽大医院门诊量降5%

08.04.2015  12:00

  安徽省城市公立三级医院改革自4月1日启动,取消药品加成、“限时限号”已过去一周,各医院的就诊情况有无发生变化?记者昨日从省城各医院了解到,各家的门诊量总体略有下降,下降幅度约5%。记者走访发现,病人看病习惯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错峰”就诊,同时医院的普通号开始增加。

   医改带来的五大变化

      1 患者预约率增加

  2 错峰就诊患者增多

  3 普通门诊不那么冷

  4 大医院门诊量略降

  5 一些病住院费略降

   怕人多下午去看病

  昨天下午,在安医大二附院,陈女士来内分泌科看诊。陈女士告诉记者,几天前网上预约的,选了下午的门诊,“看到报道了,知道现在限时限号,也听到医院的建议,错峰,选择了下午,预约确实比上午顺利。”到了医院后,她发现下午的病人少多了,“不像上午那么吵闹。

  我省城市公立三级医院改革启动一周,记者从各家医院了解到,病人的看病习惯在悄悄发生变化,预约率在增加,而且有意识地“错峰就诊”。“这几天我们医院有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病人选择下午门诊的多了。”安徽省儿童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般病看普通门诊

  病人也不再“无论大病小病都要找专家”了。“以前,只要来医院,都要挂专家号,现在专家号有所减少,普通门诊号开始增加了。”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医生告诉记者,普通门诊增加较为明显,挂专家号的大多是疑难杂症。据介绍,以前普通门诊3元,专家门诊5元,差价较小,而现在普通门诊10元,专家号20元,差价成倍拉开。

  在合肥市二院和平路院区、广德路院区,昨日上午的门诊患者依然人头攒动,部分专家门诊从早上7:30开诊。专家门诊无法看完时,通过增加普通门诊进行分流。到中午时分,上午挂上号的病人基本都看完了,“从运行一个星期的情况看,门诊量较为平稳,病人基本能及时看上病。

   门诊量约下降5%

  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医院的门诊量平稳,总体下降,“与以前相比,约有5.5%~7%的下降幅度。”安徽省立医院门诊部主任吴向辉告诉记者,目前,医院依旧是增加诊室开放量,增加医生的排班次数。

  在安徽省儿童医院,4月1日门诊量下降明显,6日气温变化大,患儿增多,门诊量增加,但是总体也在下降,“约下降5%~6%左右,医院尽量当天的病患当天看完。”在安医一附院,病人数量也是平稳略降。而在安医二附院,从4月1日至7日,门诊量为22650人次,日均为3235人次,与3月份的日均3442人次相比,下降约6%。

  合肥市三院相关人士介绍,4月1日后的门诊数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少数科室病人较多时,通过普通门诊分流,病人能及时看上病。

   住院费用仅少8元

  合肥市二院从诸多病例中找到一位4月1日入院、3日出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记者从出院账单上看到费用如下:药品费307.19元、治疗费76.6元、化验费537.5元、材料费105元、诊察费40元、床位费96元、护理费54元,合计1216.29元。

  在调价前,药品费应该为353.3元、诊察费4元、护理费36元,治疗费、化验费、材料费、床位费不变,合计1208.4元。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该病例调价前后只减少了8元左右费用。该院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住院病患的费用,总体略有下降。

  合肥市三院介绍,由于提高的手术费、诊察费、护理费等可以通过医保报销,“从患者自付费用角度看,病人是受益的。

( 来源:安徽商报  作者:张永 汪漪 童有兵 郑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