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防汛救灾的安徽力量]共产党员 洪水中挺起坚强脊梁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7月12日消息(记者:马静、孙成、钱珺陶、汪菲、赵书生、马鞍山台葛新) 连日来,在舒城县丰乐河破堤抢险大坝上、在金寨县七后路塌方路面上、在泾县江心洲解救被困群众的现场,在全省每一处抗洪抢险的一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振臂而起,在群众最需要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冲上去,以一段段有担当、动人心的抗洪救灾事迹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
他在抗洪抢险一线坚持了近半个月,双脚感染溃烂,仍忍着剧痛一次次跳进洪水,儿子问他为什么要下去,他回答说:因为,我们是党员。
安徽台记者孙成现在是在宣城市宣州区双桥联圩圩梗的救灾现场。在我的前方是圩梗旁边的东阳河高涨的河水,沈村镇党委委员杜庆春正带着几位民兵巡堤查险,裤脚挽到膝盖的老杜走两步就抖抖脚,我知道那是他为了缓解双脚感染的疼痛:“整天穿着胶靴巡埂、排险,由于雨大,雨水淋进裤脚,日夜脚都浸泡在水中,始终没有干过,又痒又痛,又没法挠。医生说一个是长期浸泡,一个是感染了,时间不允许,就简单地采取了一些处理方式。”
老杜说得轻描淡写,可当我看到他那双被洪水泡了近半个月、红肿发白、满是红点并开始小面积溃烂的大脚时,真的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忍着这钻心的痛一次次地跳进洪水里。老杜笑着说,他上小学的儿子昨晚也在微信上问他这个问题:“我儿子说,‘爸爸,为什么要下去?’我告诉他说,‘因为我们是党员,是干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党员应该顶上去,个人身体小恙是小事,咬着牙嘛,坚持!”
这是一群年过古稀的老人,他们放弃安逸的晚年,主动请缨登上抢险的一线,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光荣的身份——共产党员。
安徽台记者汪菲现在是在安庆市新洲乡的防洪大堤上。已是深夜,忙碌嘈杂了一整天的圩堤渐渐沉静。远处,一个小亮点正在缓缓移动,苍茫的夜色、滔滔的洪水,似乎随时会将这个亮点吞没。
那是正在圩堤上彻夜巡逻的胡祖荣老人,胡老今年已经70岁了,本来住在市区楼房安享晚年,听说老家洪灾的消息,二话不说就赶回来参与救援工作:“今年的防汛与往年不一样,江水来得急、来得猛,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以身作则,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像胡老一样,无需组织召唤、主动重回故土的老村干、老党员还有40多位。新洲乡乡长刘晓宁感动地说,这些老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年轻同志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出录音)“这些老村干老党员,既是老专家,又是在农村防汛这块有一定的号召力、影响力,他们义无反顾,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防汛现场。”
党员是一面旗帜、党组织是一个堡垒。在抗洪抢险的大堤上、在受灾群众的集中安置点,紧急组建的临时党支部发挥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安徽台记者赵书生现在是在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西梁山中心小学的防汛救灾临时安置点。这儿已经安置了150多名受灾群众,饮食、住宿、卫生等各方面工作井然有序,特别是安置点显眼位置悬挂着的一面鲜红党旗,让暂时告别家园的群众有了主心骨。
76岁的村民吴文年被转移出来时只带了一件外套,他颤巍着手拉住我说,要不是有党和政府,这一个星期不知道怎么过:(出录音)“她们村干部对我们相当照顾,一天三餐烧了递到你手上,盖的、垫的都是新的,周到得不得了。”
正聊着,该安置点临时党支部成员之一的马红来给老人家电蚊香,马红自己家也被洪水淹了,但她每天仍坚持早上五点就来这里照顾受灾村民:“因为我是个共产党员,以我最大的努力、用我最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家丢了没关系,老百姓不能丢!”
含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立玉介绍说,目前,马鞍山市32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里全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让受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在抢险抗洪一线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无论是在安置点,还是在抗洪抢险一线,都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灾就是大考,危急时刻更显党员本色。洪水面前,无数基层党员干部与全省群众紧紧相连,他们满脸泥水、满脚血泡,用坚毅的手势疏导群众、用嘶哑的声音指挥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抗洪救灾工作,让鲜红的党旗在抗洪抢险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