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显效 缓解群众看病难

05.09.2016  18:15

  市民走进新落成的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记者 戴文学   实习生 丁启明 摄

   中安在线讯 据阜阳新闻网报道,今年38岁的陈志明家住城南新区,因工作需要常常久坐写材料,导致腰椎疼痛。

  近日,他来到阜阳市人民医院城南新区就诊,一走进医院,只见门诊大厅干净整洁,导诊服务热情,挂号后,径直来到二楼骨科门诊。医生仔细询问了他的病史,观察片子,解释病因,开出病方……

  “以前,去老院区看病,往往要排很长的队,而在新区,挂了号,不用排队就能找医生看病。”陈志明说,不光是看病快,新区的环境好,挂号、缴费都很方便。

  陈志明亲身感受的变化,得益于阜阳市实施的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随着计划的推进,一大批医院相继投入使用,在改善医疗环境的同时,也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可以说,群众看病难现象在阜阳市已得到逐步缓解。

   11个新医院投入使用

  群众看病更方便

  近日,记者来到阜阳市人民医院城南新区。

  在住院大楼的康复医学科,病人安静地躺在床上休息,护士工作站里护士们忙碌有序,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医生们正在埋头记录病历。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住院的王大爷,正在照顾他的老伴介绍,这里病房三人一间,病房内的柜子可放置衣物,病房最西头的走廊可晾晒衣物,设计非常人性化。

  作为阜阳市唯一一家三甲综合性医院,近年来,随着新农合、医保政策的逐渐完善,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量和住院人数大幅提升。“病人住院常年在走廊里加床,导致病区拥挤不堪。”阜阳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为解决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2012年该院城南新区开工建设,经过近4年的建设于今年6月正式开诊。

  虽然只搬迁了14个门诊、4个住院科室,但新区投用后已大大缓解了老区的就诊压力。阜阳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刘洪波介绍,妇产科住院难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体检中心搬迁后,原有的体检中心改做妇产科门诊,新增了特色门诊,提升对孕产妇的服务水平,同时扩大了妇产科住院病区。

  目前,阜阳市人民医院城南新区正在进行部分医疗器械装修,计划10月中下旬大部分科室整体搬迁至新区,届时不少科室的住院难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阜阳市人民医院城南新区建设是阜阳市医疗资源提升计划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市,阜阳市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每千人床位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导致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阜阳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2013年起实施了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确定了26个医疗卫生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62亿元。

  为破解医疗资源建设投资难题,阜阳市还进行了投资体制改革,其中中国中铁阜阳中心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附属阜阳医院等5家由社会资本建设的医院共投资29.3亿元,占三年发展计划投资总额的47.26%。

  截至目前,三年发展计划确定的26个建设项目中,已投入使用11个,安徽医科大学阜阳附属医院土建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医疗器械准备和部分工程改造,预计年底开诊。除临泉津泉医院和阜阳中心血站未开工、临泉医院妇儿病区刚开工外,其余主体工程大都完工,正在进行紧张的内装修阶段。不久,随着这些医院的陆续投入使用,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将大为缓解。

[1]  [2]   下一页   尾页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段华梅 李闪闪 马伯平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