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凸显比较优势 着力打造特色产业

14.09.2016  02:09

   中安在线讯 据阜阳新闻网报道,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阜阳市大做就地转化文章,工业经济发展逐年上台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阜阳工业经济体系。从2011年到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82.4亿元提高到503.5亿元,年均增长15.4%,总量跃升至全省第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和工业投资增速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以农为本

   优势产业拉动工业快速增长

  对于不少涉农企业来说,选择阜阳更多的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农业资源。

  位于临泉县工业园区的永洁肉类有限公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从事植物蛋白肉加工。

  “阜阳及其周边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我们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企业相关负责人李振林表示,他们和10多家大型养殖场签订了合作协议,周边很多养殖户也将生猪等农副产品送往企业。

  依托阜阳的农业资源优势,永洁肉类有限公司严把质量关,不断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产品不仅走进国内大中城市,甚至还在上海设立了经销处,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李振林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8200万元,而近两年公司年产值都在亿元以上。

  相中了阜阳丰富农业资源的企业还有很多家。位于界首高新区东城工业园的安徽三宝线业,把阜阳的农业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当地农民摘下棉花后,送进公司纺纱车间;经全自动设备加工,棉花被纺成细纱;织布厂里,细纱被加工成各种布料;再经家纺车间,一套套精美的床上用品就诞生了……

  “在本地,公司实现了从地头到床头的产业链。”公司副总经理马晓飞说,这不仅降低了物流等中间环节成本,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对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均有重大意义。

  来自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阜阳农业资源极其丰富,粮食总产全省第一,肉类总产全省第一,其中黄牛、生猪和山羊出栏量分别占全省1/4、1/6、1/5,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及生猪、肉牛、山羊生产基地。

  近年来,依托包括农业资源等在内的优势,阜阳市资源就地转化能力和水平都在逐年攀升,企业规模和总量都在稳增。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到2015年,全市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由282.4亿元提高到503.5亿元,年均增长15.4%。

   以人为本就地创业就业激发工业活力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工业企业,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就地转化,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劳动力就地就业,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9月8日,看着一批成品服饰打包发往沪杭两地,安徽宜民服饰公司总经理助理陶仕轩颇感欣慰。宜民服饰去年底正式进驻界首高新区东城产业园区,是一家立足界首,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加工的服饰企业。目前,公司有四百多名熟练工人,其中8成以上是从江浙返乡的。工人张小艳老家在界首,初中毕业后就到浙江嘉兴等地从事服饰制作。

  “受益于家乡的发展,我终于回家了。”说起回家的好处,张小艳滔滔不绝,像她这样的熟练工人,在界首拿的工资并不比江浙地区低多少,反而生活成本更低,同时和小孩、父母在一起,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提高了,“走千走万,不如沙颍河两岸”。

  其实,宜民服饰的总经理王丽丽也是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她回乡发展,看中了阜阳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也希望更多姐妹不用外出漂泊,能在家门口赚钱。“从最初的加工作坊到现在的正规厂房,在家乡发展很踏实。”王丽丽表示,经过发展,公司已能为多家知名品牌代加工,在行业领域内有了一席之地。眼下,王丽丽正谋划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和品牌研发团队,争取生产阜阳人自己的服饰品牌,抢占国内外市场。

  实际上,王丽丽只是近年来阜阳3.7万只归巢的“领头雁”之一。他们将在外学习的技能、积累的资本和经验,一股脑儿投入家乡,带动了31.8万人就业。

  而像张小艳一样返乡就业的青年则更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农民工转移就业人数已超320万,就地创业和就地就业,打造了独具阜阳特色的“归雁经济”。

   特色就是竞争力主导产业提升阜阳工业地位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阜阳“”和“”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皖北大市的阜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

  近年来,依托传统优势,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食品加工、工艺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已成为阜阳市具有核心竞争优势、极具发展支撑的主导产业。

  “抗艾滋病药物拉米夫定原料及其系列组合制剂开发”7月底被授予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这是阜阳自1996年建市以来获得的首个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这一科技成果是由太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联合高校共同完成。”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太和县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群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集聚了一批像贝克制药这样的企业。该产业集聚群被列入我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

  目前,基地内有生物医药制造企业135家,其中骨干企业57家,医药高新技术企业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9家,2015年度,太和医药工业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医药市场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单体市场销售额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实际上,太和医药产业只是阜阳依托优势发展工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工业已形成了化工、机械、纺织、酿酒、食品加工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形成了人发饰品、再生资源利用、柳编工艺等九大主要产业集群。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依托阜阳优势,在争先进位中,阜阳的工业经济总量在不断做大。自2011年到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82.4亿元提高到503.5亿元,年均增长15.4%,总量跃升至全省第七,新增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工业投资增速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整体来看,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阜阳市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和增速进位明显、工业企业规模快速壮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等态势。”市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王铁分析说。

  下一步,阜阳市将继续依托优势,谋划把优势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力争把食品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打造成“双千亿元”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优质品牌、形成一批产业集群,让工业成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引擎。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徐风光 李彦良 刘振 楚俊楠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