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教师夫妻收养残疾弃婴 6年坚持为其治病
2008年8月,奥运会开始前几天的一天深夜,阜南县公桥乡陈庄村学校的教师董文新和同是教师的妻子李琳在村头捡到一个残疾弃婴。6年来,两位好心教师为给孩子治病,省吃俭用,四处奔波。3月8日,他们对记者说出自己的梦想: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到县城读书。
“父亲说‘这么多孩子都养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咱养得活’”
2008年8月6日23时48分左右,正在酣梦中的董文新和李琳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邻居告诉我村头路边有个弃婴。”董文新匆忙穿上衣服跑到村头。
董文新赶到村头看到许多村民都围着路边地上一堆东西议论,他走到跟前看到地上放着一把断雨伞,下面放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孩子肚子上的脐带还没有掉,旁边放着一个奶瓶和一罐已经打开的奶粉盒。“孩子有唇颚裂。”
“农村风俗说‘脐带没有掉的孩子不能抱回家’。”看到没有人抱养,董文新就弯下腰轻轻抱起孩子,随后他报了警,民警赶来询问事情原因后,就让他先把婴儿抱到家里,待到第二天处理。
“奶粉灌到嘴里,又顺着嘴边漏出来了。”董文新把孩子抱回家,看到孩子饿得“吖吖”哭,李琳就用奶瓶搅和好奶粉喂她,没想到孩子的唇颚裂很严重。“嗓子是平的,没有上颚。”试了几次后,她就用奶瓶直接对着孩子的嗓子眼倒。“整整一夜我们俩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董文新就抱着孩子到乡政府,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告诉他,孩子的残疾厉害,就是交给福利院也不好养活。
“以前那么多孩子都养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咱们养得活!”80多岁的老父亲得知情况后,啥也没有说,就把孩子留下来。
“邻居和孩子都不理解。”董文新说,邻居对他俩说,放着好好的平安日子不过找罪受,已经结过婚的孩子也劝他们不要收养。
“好好的孩子也没人丢弃。”李琳说,既然遇到了,就注定她和这个孩子有缘分。
“我们给她起个名叫董奥运。”董文新夫妇俩人说,刚好奥运会要开始了,他们就给孩子起个吉祥的名字。
“我已经办了收养手续。”董文新拿出到县民政局办理的孤儿收养证明。“工作人员说我是阜南第一个办理这个的。”
用鸡蛋箱装着孩子上课
“刚开始人家碰到我以为我是卖鸡蛋的。”董文新说,他和妻子都要去上课,没有办法带孩子,他就在自行车后面绑了个鸡蛋箱,小奥运刚好可以躺在里面,冬天盖上厚厚的被子,夏天就在箱子上面搭个遮阳的布。
“大家都羡慕说我带了个宝。”董文新一脸的幸福,当大家都知道事情原由后,纷纷称赞他。
2009年,董文新夫妇带着董奥运来到蚌埠市肿瘤医院附属医院进行唇裂手术,手术后效果很好。“人生地不熟,真是难为他了!”李琳很感激自己的丈夫,她有严重的香烟过敏症,他们在等待孩子手术时,李琳突然闻到一股香烟味,立即晕倒在地,丈夫又急忙抱着她去抢救。
住废品屋省下的钱可以治病
2010年元旦,他们从网上查找到北京有一家医院可以治疗颚裂手术。
“我们就住在收废品的屋里。”董文新说,2010年腊月25日,他和妻子带着干粮抱着孩子来到北京,他们舍不得一天100元的住宿费,就赶到同村一个在北京郊外收废品的老乡屋里,老乡也刚好要回家过年,他们算是给老乡看门。
“医院给孩子免了手术费,还有给孩子钱。”董文新在北京等了10多天后,医院给孩子做了手术,当医生和护士了解孩子的经历后纷纷捐款给他,均被董文新和李琳拒绝。“我们没有钱,但如果拿孩子的病作为社会施舍的借口,我们不愿意!”
“她娘俩买一张卧铺票。”小奥运在北京的手术很成功,医生要求连续三年去北京复查和进行语音训练,两个人就靠着微薄的工资救助孩子。“我自己买一张站票。”
“我长大了好好对待爸爸妈妈。”今年6周岁的小奥运亲密地搂着李琳,李琳自豪地说,现在已经上一年级了,期终考试,数学考了93分,语文考了94分。
“从我身上取一块骨头给她补上,不想再让孩子受罪。”李琳说,这个春天,还要带小奥运去北京做上腭修复手术,需要骨头填补,每次看到孩子做手术都很痛苦,她想从自己身上取骨头,但医生说只能是她自身的骨头可以用。
“孩子要是能到县城学校上学就好了!”今年56岁的董文新和52岁的李琳心愿。吕乃明 记者 巩彬 杨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