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肉”咋能连闯“三关”

23.07.2014  07:33

  近日有记者卧底发现,肯德基等洋快餐所用的福喜牛肉存在过期霉变等严重质量问题。消息既出,舆论哗然。

  此间有媒体盘点得出这样的结果:近4年来单是洋快餐涉及的食品安全事件就达17起。食品安全事件为何屡屡发生?解剖福喜“问题肉”,或许能给我们更多启发。

  从监管角度看,福喜“问题肉”从加工到进入食客口中,至少要过三关:企业自检关、客户验货关和行政监管关。倘若层层把关,理应不会出事。事实上,三重监管形同虚设。福喜的质量部经理接受调查时承认,过期原料的使用是工厂高层直接授意,公司多年来政策一贯如此,像牛肉饼这种产品可以直接添加次品材料。至此,企业自检这一关不攻自破。从福喜的大客户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来看,尽管麦当劳宣称“食品安全是麦当劳的重中之重,麦当劳始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对于供应商的行为准则有同样的要求,对于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但从实际情况看,麦当劳在全球与供应商都是“握手关系”,也就是说双方不签订合同,质量和诚信是双方相互依存的永久契约,一旦供应商质量不能达标,合作就要解除。按照这一“握手关系”对应的原则,麦当劳应该早已解除与福喜的合作,为何双方一直还在“握手”?对此,公众只能猜测双方系利益共同体,已达成利益默契,因此,“问题肉”才有可能轻松逃过验货关。

  话说回来,即使“问题肉”能过自检关和验货关,但只要政府职能部门严守监管这一关,也完全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食品安全监管有众多“管家”,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直至销售,涉及13个部门。为何13个部门都管不住食品安全?从客观上说,食品安全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监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职能交叉与真空,使“问题肉”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从主观上说,新闻记者尚能卧底发现福喜公司存在的严重问题,而专事监管的相关部门为何没能发现问题?监管被动折射出有关部门缺乏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

  因此,针对福喜“问题肉”事件,在依法严惩涉事企业的同时,我们不仅要反思监管体系的缺陷问题,更要对有关监管人员实行严厉问责。不问责,旧事还会重演。惟有问责、追责,才有下不为例的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