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治理性别歧视:新生儿随母姓给予1000元奖励
“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不容易,当男孩比女孩多了以后,会引发包括男性能否找到伴侣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前不久,到长丰实地考察后,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何安瑞表示,长丰治理性别歧视的一些创新经验特别值得推广。
2011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中国选择了3个县,实施“性别平等第七周期项目”,为期5年,旨在形成一种可推广的社会性别平等干预服务模式。长丰县是其中之一。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根源是男孩偏好,一般民风民俗里,有很多性别歧视的内容,比如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导致偏爱男孩、歧视女孩。 ”长丰县该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县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龚存兵分析说。
长丰以民风民俗、姓氏、厕所为切入点,推出“三大变革”,要大力扭转不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
去年6月15日上午,左店乡创新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规民约修订大会。全村有111名村民代表,105人到会,许多在外地打工的代表专门请假回来参会。议题破天荒地聚焦在男女平等上,现场争论激烈。一名女代表提出:“既然倡导性别平等,男女代表数就应该对等。 ”可按50%现场表决时,男代表不举手,通不过;按40%表决,女代表不举手,会场一度出现僵持局面;经反复协商,改成45%表决,才通过。现场观摩的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官员文华女士,发表感言时三度哽咽:“推行性别平等,妇女首先要敢于站出来主张自己的权利。长丰妇女做得很好。 ”
在这场变革中,左店乡创新村等3个试点地方,梳理出24条歧视女性的民风民俗,随后,从女性具有平等参政议政权、资源分配权入手,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比如,“婚出女因离婚将户口迁回本居,可享受居民待遇”“推进葬俗的男女平等”……龚存兵说:“民风民俗中带有性别歧视的窗户纸,一下被我们捅破了。 ”
旧风俗在悄然改变。左店乡创新村黄庄组的杨丽,成长在单亲家庭,父女相依为命。去年8月老人去世,按当地风俗,没儿子,葬礼应由其兄弟或侄儿操办。杨丽提出自己操办。有长辈反对,但杨丽坚持不让步:“女儿不比侄子亲吗?你们能办的,我同样能办。”最终,杨丽为其父操办丧事,这桩打破千年风俗的事儿,在当地反响巨大。
农村传统观念中,男性才可以传承姓氏,这直接影响人们对性别的价值取向。对此,长丰开展“姓氏变革”,即倡导新生儿可随父姓、可随母姓、可父母双姓,对随母姓的给予1000元奖励。目前,试点乡镇已有近50户家庭申请新生子女随母姓。
民俗、姓氏变革之外,当地还将项目实施引向公厕设计。 “女性如厕时间是男性的3倍,在公厕蹲位数上差别设计,就证明有性别视角,体现平等意识。 ”龚存兵说,长丰县为此专门发文,凡新建公厕男女蹲位数比例不低于1∶1.5。目前,县里已照此标准建设、改造公厕共24座。
3年来,长丰县通过推进“三大变革”等机制,探索出性别平等公共治理的协调推动经验。龚存兵说,相比项目实施前,当地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自上而下的资源整合,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让性别平等意识在当地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