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环境生产力” 提升城市竞争力

14.06.2014  05:51

  京东方6.5代线投资175亿元,京东方8.5代线投资285亿元,联想笔记本电脑基地投资65亿元,华南城投资200亿元,万达文旅城投资350亿元……

  “大腕”云集,合肥招商引资成绩单一直在刷新。 2011年招商引资1703亿元,同比增长30%;2012年招商引资2102亿元,同比增长24%;2013年招商引资2553亿元,同比增长29%。目前,合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都来自招商引资企业的贡献。

  投资热土,靠投资环境生产力来支撑——以政府“有形之手”,服务市场“无形之手”。近些年来,合肥市财政直接给予工业企业奖励达50亿元。在“2012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榜单”中,合肥跻身前三甲。

  “合肥自然资源禀赋有限,唯有锻造投资环境生产力,打造投资洼地,把更多的要素集聚到合肥来,把更多的资本、人才吸引到合肥来,才能进一步推动合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

   “环境理念”怎样化行动?

  以制度的刚性促进行动的自觉,让服务企业、推动发展成为政府的“行为习惯”

  “软环境是硬支撑,市场决定的环境最公正,透明的环境最真切,可预期的环境最安全。合肥要不断在环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合肥市长张庆军说,优化投资环境的根本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让干部深刻认识到“环境比投资更重要”,形成推动发展的行为习惯。

  几年前,合肥开展“大拆违”。近5年时间,150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被拆除,涉及拆迁户4万余户。众多来合肥调研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认为,“大拆违”催化了人们对迫切优化投资环境的高度认同感。继“大拆违”后,“大建设”、“效能革命”、“百名干部招商”、“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进十强、新跨越”等一系列旨在推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组合拳”,让投资环境生产力理念迅速深入人心。

  4月2日,合肥率先在全省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意见。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再次冲破阻碍发展之“堤”,增强了构筑环境生产力的自觉性。

  化理念为行动,必须在建章立制、强化法律法规严肃性上动真格。

  记者在合肥市纪委和监察局了解到,仅2013年至今年4月底,合肥效能办直接查办各类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101件,共对2人进行警告处分、调离岗位2人、通报批评22人,挽回经济损失408万元。

  近些年,随着围绕考核投资环境的“效能建设”、“政风评议”等机制的不断运行和健全,促进着合肥市各级政府部门优化投资环境“自觉”,主动优化服务流程,尽最大努力提升效率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

  数一数近几年来合肥的大企业,如京东方、大陆轮胎等,合肥都是最后一个谈判的城市,但是最后都落户在了合肥。近些年来合肥投资的跨国公司,都是在几十个城市中遴选后选择合肥投资。

  投资环境正在成为合肥的核心竞争优势,对发展要素的集聚效应也在不断放大。今年一季度,合肥全市招商引资800亿元,同比增长16.97%。

   “环境生产力”如何激活?

  在持续向市场主体放权的同时,将服务作为政务履职的本位,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善做企业的“贴心人”

  不找市长找市场,在合肥投资的企业对这句话有着真切的感受。在合肥,企业只有面向市场需求、规范运作流程,才会有充足的发展机会。

  2006年,合肥出台《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实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完善“阳光土地制度”。继而成立公共资源管理局,推行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出台《合肥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拿出一系列开创全国先河之举,消除“暗门槛”,拒绝“潜规则”,创造公平与公正。

  实施“四堂会审”,集中精简行政权力。行政许可权由原来515项下降到230项,降幅达56%。 2013年,合肥本级行政审批项目从282项精简为156项,减少44.6%。近年来,合肥共开展6次大规模的集中清理工作。

  与精简同步,实行审批流程再造。凡属一个部门审批的项目,原则上一律实行即办,最长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坚持缺席默认制、超时默认制和不作为默认制,健全并联项目登记制,建设项目一个“口子”收费,提升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行为。

  向服务要活力,甘当“保姆”,做“贴心人”。

  “上海杰事杰当时甄选基地地点时,有7个城市备选,最终因为投资环境的考量而选择了合肥。 ”在杰事杰负责人潘万华看来,正是经开区通过“项目代建”等“保姆式”服务,让他们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成为企业贴心人后,企业才会更有信心。 ”合肥市蜀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说,区内“国字号”电子商务基地的初步成功,关键就在于努力做好“服务员”。几年前,合肥在全省率先选派180位县处级干部驻企服务,“派单销号”,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强化企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是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

  置顶软件是合肥高新区的一家普通软件企业。公司负责人黄浩说,他们不仅获得了免费的办公场所,自己还被列为合肥市“百人计划”,每年获得几十万元的科研补助和创业基金,企业实现了爆发式发展。

  近些年,通过各类要素平台建设,合肥在土地、人才、金融、信息、技术等各类企业所需生产要素配套上,创新举措,整合资源。有了好“管家”,合肥要素保障能力日益强大。

   发展环境如何升级?

  用法治推动投资环境持续优化,构筑环境高地,赢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以来,《优化投资环境条例》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先后被修订。

  在合肥,干扰和破坏投资发展环境行为,将触碰法律红线。构筑投资环境生产力,离不开“环境升级”。强化法治保障,显然是投资环境升级必由之路。

  创新制度,建“法治城市”,促“公平、公正”,是投资环境升级必由之路。4月2日,合肥对外公布《中共合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率全省之先启动经济体制、统筹城乡发展等八大方面改革。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推动“改革再出发”。

  规范“权力清单”,握紧“制度的笼子”,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中之重。

  合肥市政府法制办负责人说,根据发展的需要,调查研究法治政府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开门立法”,出台“清单”,让“笼子”在“阳光下”运行,不断优化法治环境。

  为应对雾霾之害,合肥及时出台《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环境空气质量达标阶段性工作方案》、《黄标车区域禁行措施工作方案》,修订2004年施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清单”与“笼子”组合,推动了“环境升级”。

  投资环境再升级,绕不开创新这道“坎”。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或是管理创新,说到底是城市文化的创新与提升。 ”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冰说,创新资源丰富的合肥,如何实现改革发展新突破,需要创新环境的不断升级。

  随着创新环境再升级,中科大先研院成立仅一年多,便诞生68家创新单位。如今,中科大——龙芯中科联合实验室、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和微电子与光电联合实验室等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大腕”不断云集,共铸“江淮硅谷”。

  6月11日至12日,在省委主要领导指导合肥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合肥市委常委班子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聚焦“四风”查找了2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揭短亮丑,并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在“环境升级”中,新起点上的“大湖名城”合肥,必将再上层楼,示范性与带动力愈加凸显。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