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锦旗点赞“医调会”化解纠纷[2017年2月7日 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张岳本报通讯员 张红林
大年三十的上午,宿松县医调会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破凉镇张某捧着红彤彤“维护公平主持正义”的锦旗,亲手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这是医调会成立以来收到的第58面锦旗。
医患沟通的“连心桥”
近日,记者走进宿松县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张会议桌,八把凳子,墙壁四周红彤彤的锦旗一面叠一面。 58面锦旗见证了医患双方剑拔弩张,面红耳赤;也见证了最终握手言和,笑脸相送。
“医患双方要心平气和坐下来解决问题,必须搭建一个‘桥’,做到不偏不倚,使双方信得过,因为在群众看来医方代表的是官方,患者是弱势群体,所以这个‘桥’只能靠第三方组织来主持。 ”宿松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飞翮说。
2014年7月1日,在各方面努力下,宿松县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挂牌运作。
7月12日上午9时,医调会迎来了 “第一单”。宿松县长铺镇杨某等10余人来到医调会又哭又闹,反映其父在县某医院住院手术后死亡,要求给一个说法。下午2时30分,医患双方均到医调会进行调解。患方提出死者杨某的死亡原因要查清楚,医院赔偿死亡费不少于36万元;医方认为手术顺利,无责任过错,由于病患不遵从医嘱导致死亡。
“家属情绪很激动,当场把资料撕掉,扬言要到医院大厅设灵堂。 ”医调会工作人员王永说。为了缓和矛盾,医调会一边积极向患方做思想工作,一边联系患方所在村镇希望派员参与做工作。经过连续14个多小时艰难细致的调解,第二天凌晨4时20分医患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医方补偿患方各项费用9.9万元。
接下来,调取有关证据,规范调解文书,双方司法确认……在医调会的主持下,医患双方正式在调解文书上签字。 7月16日,患方杨某带着一面“依法清以服众 调解廉而生威”的锦旗,感谢医调会工作人员辛勤付出。
“我们坚持‘公’字当头,‘法’字当家,为医患双方搭建一个平等沟通的平台,专业为医疗纠纷提供无偿、快捷的调解服务,使医疗秩序日渐趋于稳定,得到了医患双方以及社会各界的点赞。 ”宿松县医调会主任朱仁宋告诉记者。
将心比心的“和事佬”
在宿松有一句顺口溜,“人民调解制度好,发生纠纷找医调。 ”在医调会,很多医患双方红着脸进门,握着手离开。
自2014年7月1日医调会成立至今,共受理宿松县医疗机构各类医疗纠纷110件,调解成功110件,其中作信访案件和作不予赔补的19件,不赔率为18%。所有调解的案件,没有一起发生反复和引发信访案件。
“医疗纠纷很多都是人命关天的事,矛盾常常很尖锐。如何找到打开医患关系的钥匙,既要是人民调解的行家里手,又要懂法律法规,还要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这是摆在建立医调会首要的任务。 ”张飞翮说。医调会聘请了4名专职调解员,34名兼职调解员和联络员,建立了53名医药学和13名法理学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库。
医调会成立之初,经过优中选优,原宿松县人大内司委主任朱仁宋、原宿松公安局副局长王永、原宿松司法局法援中心主任陈群策3位退休干部正式聘用为医调会调解员。这三位调解员,成为化解医患矛盾的“和事佬”。
“面对患者过激行为,要将心比心予以同情理解,在可控范围内,尽量让患者发泄一下,待‘气’出完了再来做工作。 ”朱仁宋说。谈起调解经验,朱仁宋告诉记者,要用理解换信任,用诚心换真心,按法理谈对错,从情感上谈道理,调解医患纠纷要走正规的调解程序,还需要有专业的队伍和调解员的奉献精神。
据介绍,进入医调会调解的案件,先由医方或患方申请,得到另一方同意后医调会正式受理。简单的案件直接调解,疑难复杂的案件进行专家会诊,提出合理化建议,再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向宿松县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由法院对调解结果进行依法裁定。据悉,宿松县医调会自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专家咨询会议68次,向医院书面提出意见56次。
由于宿松医调会工作出色,去年被省司法厅作为唯一一个县级医调会推荐为全国先进调解委员会。
化解矛盾的“第三方”
在宿松县医调会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一大堆的档案资料有2米多高,总共117大本。 “一天一篇工作日志,一案一篇心得体会,一月一次小结,一年一次总结,记录这些材料是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以后更好地化解医患矛盾。 ”调解员朱仁宋说。
“医调会是一个介于政府和民间的第三方团体,政府在经费和政策上予以保障,解决调解人员的后顾之忧。 ”宿松县综治办主任吴霞说。宿松县政府每年给予医调会20万元经费,用于调解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
1月23日,破凉镇张某到医调会反映其伯父于2016年10月期间到县某医院就诊,住院期间因头部做磁共振检查时从检查台上摔下致伤后死亡,医方对死者应承担全部责任,要求医方赔偿32万元。
“我们找医院要求赔偿,但是医院说要求鉴定,鉴定费用大,时间又长,我们根本无力承担。我还听说,以前也有的病患家属鉴定好之后,去法院打官司,律师费、诉讼费都很贵,还不一定胜诉,而且起码耗时半年,甚至更长。 ”破凉镇张某说。后来,张某找到了宿松县医调会,医调会接到当事人申请后,立即启动调解程序。
医调会考虑到死者张某是个五保户,无儿无女,决定邀请所在社区干部到医调委参与调解。一开始医患双方就责任划分问题僵持了很久,但经调解员一轮又一轮反复、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双方达成协议,愿意由医方一次性补偿各项费用17万元。 1月26日,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此纠纷依法圆满执结。
“医调会的建立,对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宿松县卫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58面锦旗,87份法院裁定判决书,110件医患纠纷调解档案,900多个日日夜夜,531.29万元补偿金,100%调解成功率和执结率,彰显了医调会工作人员的为民情怀。
来源:2017年2月7日 安徽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