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20岁青年患重症肌无力 面对死亡他选择捐献遗体
9月17日是郭凡去世的第三天,按风俗,第三天亲人为他发丧出殡。人常说“入土为安”,但是郭凡离世,因为他的抉择而不平静。
15日早晨8时许,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24岁的郭凡离开人世,去世前他平静地对医护人员和家人说再见。看着病床上一捧鲜艳的红玫瑰,花样年华的郭凡告别了人世间。
病榻前,郭凡那早已流干眼泪的父母和哥哥无力地瘫倒在地。虽说郭凡离世,家人早已有了思想准备,只是这一刻来临,父母的心头依然在滴血。
安徽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当天上午赶到铜陵市人民医院。在亲友、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郭凡母亲颤抖着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字,她说儿子的心愿就是自己的心愿,儿子希望能为有需要的人、中国的医学事业做贡献,父母就成全儿子最后的愿望。
24岁的郭凡曾经是个俊朗阳光的大男孩,4年前无情的病魔找上了这个刚刚20岁的花样男孩———郭凡患上了全身型的重症肌无力,这是被医学上判了死刑的疾病,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一。从这时开始,这个曾经虽然不富有却很满足的家庭被深深的阴霾笼罩。
学医的大儿子告诉父母,弟弟的这个病可能治不好了。郭妈妈不相信也不愿相信,小学文化程度的她觉得自己更适合陪儿子看病求医,郭爸爸留在家里种地、打工挣钱给儿子看病。
从北京到上海,郭妈妈陪儿子跑了很多国内的大医院,东拼西借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用没有换回郭凡的健康。开始两年,上海华山医院开的药物暂时缓解了病症,但是好景不长,短暂的平静之后,郭凡依然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
在父母的眼中,病情不发作时,儿子阳光开朗;发病时,虽然痛苦得让家人不忍目睹,但是儿子始终坚强面对,一直咬紧牙关和病魔作斗争。
在看病的过程中,太多悲欢离合让郭家人愈发感受到生命的珍贵,生活中的诸多细小感动也让郭家人感触良多。一次从北京到合肥,母子俩没有买到相邻的座位,和列车长说过以后,列车长嘘寒问暖的关照让郭妈妈至今难忘。她说虽然自己儿子不幸,但是这个世间不缺少温情。
郭妈妈用了两年时间终于接受儿子患上罕见病的事实,为了儿子看病过日子算到一分钱的她花了20多元钱复印了郭凡在上海接受专家治疗的病历,没有太多文化的她把复印的病历交给了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希望儿子的经历能为其他患者提供一些帮助。
四年里,郭凡的状况时好时坏,为了节省费用,平时儿子在家养病,而郭家人一边要承受着这个事实,一边强忍泪水坚强乐观生活,郭妈妈和儿子平日里有说有笑。有时为了节省,郭凡自己一个人坐长途车到上海看病。而这些总会让邻居们以为郭凡的病渐渐好了。郭妈妈说,儿子和自己谈心,说如果精神垮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活着就一定要开心。
郭家人拒绝了社会捐助,拮据度日。在儿子鼓励下,郭妈妈学起了当月嫂,一方面解决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儿子更希望母亲在自己离开后的日子,有一份工作排遣痛苦。
郭凡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他也在有生的日子里思考着自己的未来。病床上,郭凡向父母说出了要捐献遗体的想法,母子连心,郭妈忍着心痛说服家中的长辈和不理解的亲人:火化了什么也没了,尊重孩子的想法。儿子的器官给了有需要的人,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是以另外的方式在这个世上活着。
郭家人把儿子的想法告诉了医生,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被这个正能量的故事感动,默默为这个坚强的青年联系着捐献事宜。生命的最后20多天,郭凡在市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度过,每一次生命攸关时刻,郭凡痛苦的状态好比钢针扎着郭凡父母的心,四年里,父母的心被扎过无数次。
有生的日子里,郭家尽全力给了儿子生的希望,他们也因此更明白生命的意义,给有需要的人,尽可能给别人创造生的机会。
最后时刻,给了郭凡生命的父母为儿子签下庄重的人生承诺,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他们的心,眼泪已哭干的郭爸郭妈想通过媒体告诉大家,支持儿子的抉择无怨无悔。也让我们记住曾经有过这样坚强温暖的铜陵人,他是铜陵县顺安镇荣光村朱冲村民组郭凡。(铜陵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