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老地标改造被指萝卜招标 全省仅一公司符条件
“400万的工程,全省几百家业内企业,但设定的投标人资质却只有一家公司符合,你会怎么想?”昨天,举报人张华(化名)反问记者。今年10月,铜陵对该市老地标五松山剧场改造招标,因设定的投标资质条件太“苛刻”,全省只有一家公司符合条件,业内人士曾预言将招不到法定的投标人数。近日,该项目招标“顺利”结束,多名业内人士认为,三家中标候选人中有两家不符合条件。昨天下午,铜陵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告诉安徽商报记者,此次招标确实存在问题,将可能重新组织招标。
铜陵巨资改造老地标五松山剧场
始建于1975年的铜陵市五松山剧场是该市地标性建筑,承载着数代铜陵人的回忆。为了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今年初,铜陵市决定投资约1200万元对剧场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
今年10月13日,铜陵市发布了《五松山剧场改造舞台机械、扩声、灯光及电影系统建设项目招标公告》,该项目招标控制价为400万元,铜陵市住建委、铜陵市文旅委为项目招标人。
然而,招标公告一出炉便遭了多名业内人士质疑。
“投标人资质要求设定得太离谱,一位姓洪的公司老总告诉安徽商报记者,搞此类工程的安徽业内企业有几百家,他们查询发现却只有一家公司完全符合条件”。
举报人预言达不到法定投标人数
招标公告发出后,就有安徽企业就以书面形式向招标人以及铜陵市公共资源管理局发去质疑函,认为标书有量身定做的嫌疑。
记者看到,质疑函主要针对的是投标人资质要求的第二款:“投标人须同时具有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颁发的专业音响工程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贰级及以上资质和专业灯光工程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贰级及以上资质,且具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认证范围包含音响、灯光、舞台机械类)”。
“我不明白资质要求为何如此制定,比如为何要指定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颁发的两个贰级资质?”另一名举报人张华(化名)告诉记者,他曾就此问题问过招标人但对方没有理会他。
张华说,他还就此提醒过铜陵市公共资源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只有一家企业符合条件,投标人可能无法达不到法定的人数,造成招标流产,但对方表示这是招标人要求的,他们管不了。
据了解,《招投标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
两家中标候选人不符条件遭再举报
10月21日,铜陵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中标公告,安徽、浙江、重庆三家公司依次成为第一、第二、第三中标候选人。“第一中标候选人在意料之中,就是唯一符合条件的那家安徽企业”,张华说,但另外两家企业也符合投标要求,他表示不可信。
由于看不到另两家企业的资质材料,张华仅凭两家企业的名称,通过百度搜索相关资质,很快发现招标结果极不情愿地被他言中了。
张华再次以书面形式向铜陵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提出质疑,表示第二、第三中标候选人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其中公司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认证范围及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的灯光二级资质明显达不到投标资质要求。
张华说,举报后,有关人员曾表示对方有资质证书,评审专家也认为符合条件,同时被举报人也找到了他说情。
交易监管局表示招标或将推倒重来
昨天,记者上网搜索发现,浙江和重庆两家公司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业务范围确实和标书要求的资质有明显出入,其中重庆公司只有音视频灯光设备销售。
为何这么显而易见的瑕疵能蒙混过关呢?
昨天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在外出差的铜陵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科齐先国科长,他表示,经过他们初步调查,投诉人举报的内容基本属实,中标候选人资质确实存在问题,下一步他们将和招标人商量,可能要重新组织招标。
群众监督“萝卜招标”应获回应
在招聘、招标等事件中,条件设置就如同筛子上的网格,每增加一个条件,筛子的网眼就会小几分,条件设置本意是为了筛选出最佳的合格对象,但是,现实中,很多人琢磨出了其中的学问,利用特定条件,为特定对象量身定做,民间形象地冠之以“萝卜XX”,很形象,一个萝卜一个坑,其他人靠边站。
铜陵的这次招标,因设定的投标资质条件太“严格”,全省只有一家公司符合条件,的确颇为可疑,尽管结果有三名中标候选人,但有两家根本不符合投标条件,也就难怪有人怀疑其只是滥竽充数、掩人耳目。当然,南郭先生似的手段很没技术含量,因为最后看不到投标人资质材料的外人,只是在有关认证网站简单百度了一下企业名称,就揪出了问题。
萝卜招聘、萝卜招标,说到底是一种潜规则。从制度设计来说,招投标原本是倡导公平竞争、择优选择的市场制度,这是明规则。在复杂而充满竞争的商业环境当中,优胜劣汰本应是一条基本的法则。但,现实里我们发现这条法则常常并不通行,反而有一种现象很是普遍,即优者不胜,劣者不汰,现实与期待出现背离。原因正是潜规则替代了明规则。
诚然,有的招标工作确实很难,难免出现不足之处,特别是涉及很强的专业技术。但一个总投资400万的剧场舞台机械、扩声、灯光及电影系统建设项目,在全省应该并不少见,投资总额也不算特别巨大,但为何还弄出了一个罕有企业符合条件的投标人资质要求?为何在有人提出质疑后不去正面回应?其背后究竟有没有潜规则的存在?公众的种种疑问本质上是一种群众监督,铜陵市有关部门理应也需要给出令人信服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