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8种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02.07.2014  10:15

教育部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现代化”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发展的促进势不可挡。顺应这种形势,铜陵市指导并鼓励学校探索创新,努力创造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场由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正在铜陵市的一个个校园、一个个教室,甚至校外的角角落落无声却又有力地进行着。为此,铜陵市总结了8种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学新模式。

一、基于网络的体育测试模式 

铜陵市中考体育考试分值为60分,并计入中考总分。因此,中考体育考试历来为学生、家长、社会高度关注。为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诉求,建设公平考场,扩大考试的透明度,近几年来,铜陵市教育局引进了现代化测试设备,并开通了中考体育网上视频直播系统。

2010年,铜陵市教育局在800/1000M长跑、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跳绳、拍运篮球等考试项目采用信息化智能设备自动判分,消除了人为主观等因素,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考试期间,考生手持IC卡刷卡进行身份识别进入考场,每场考试的成绩通过智能设备自动录入到IC卡中,考试结束后,计算机会根据IC卡中的数据自动给出考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对成绩如有疑议,可申请查阅设备上的原始记录或现场监控视频。当天所有考生的考试成绩上传到在教育局网站供查询,方便了学校、家长、社会能快速的了解考试情况,有利于监督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开展。 

随着网络带宽提高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使网上视频直播成为可能。2014中考体育考试,铜陵市教育局首次尝试开通现场视频网络同步直播,考生家长在电脑前即可观看考试现场画面。图像采用高清模式,并发数达1000人(即同时在线人数)情况下,视频仍很清晰流畅。考生在考前即可通过摄像头了解考场的情况,缓解考前紧张心理。正式开考后,尚未考试的考生可以看到考场内考试实况,了解考试流程,做到心中有数。考生应考中,家长,社会群众都可以看到直播视频,在考试现场,裁判全部统一着装,处于视频范围内,杜绝了串岗等不规范行为,既让家长放心。视频在直播的同时,也会被同步存储下来,便于后期对有质疑的判罚进行取证。有部分考生家长还用软件将视频录下,作为孩子一生中重要的纪念。

中考体育测试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赢得社会、家长、媒体的广泛赞誉,考试七天时间共有10000人次点击观看。《凤凰网》、《中安在线》、《铜陵新闻网》、《铜陵市市民论坛》等媒体均给予报道和正面评价。

二、基于企业和教育合作建立“名师在线”辅导教学模式 

2014年,铜陵市高考“名师在线”平台正式上线,为铜陵市17000余名在校高中生提供了免费的优质高考专题资源。“名师在线”平台是由铜陵市教育局与上海复兰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完成。铜陵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优秀教师认真总结每年高考热点、难点、考生易错点,将这些知识点科学划分,由优秀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再由专家组对课程设计仔细打磨,最终确定主讲教师及课程设计,由铜陵市教育局电教馆协助拍摄成20分钟左右的专题讲座。视频经电教馆后期编辑处理后交于复兰科技公司,复兰科技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师教研、视频拍摄、平台架构及后期维护,并将完成的课例上传至云平台,免费提供给广大铜陵学子学习。

在短短的时间内,平台已建立起了大量优质教学视频、海量题库测评、大学风采视频资源。利用当前最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效果、习惯,为铜陵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师可通过优秀视频分享,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地区整体教育质量。平台的建立快速实现了铜陵优质教育资源对全市高中学生的覆盖,是教育信息化的新方式、新手段、新途径。

创新政企合作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途径之一。铜陵市教育局与上海复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共建,探索出了一种政企合作的新模式,政府定位明晰,负责资源整合;企业责任明确,负责建设、运营与投入。有效的降低了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压力,也有效的降低了学生、家长的教育负担。 

三、基于校园网下的校园社区模式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宜“”不宜“”。要积极引导孩子了解网络,正确运用网络,引领他们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快乐、安全地行走。 

2012年12月铜陵市人民小学开始与公司合作筹划,尝试探索建立“校园社区”平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文明健康上网,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2013年3月“校园社区”正式上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活动空间,学生在这个平台中可以自由投稿,学知识、写心得、晒图片、发评论,师生、家长间互动交流。教师主要担任班级的管理者,发布班级日志等。学生在校园社区这一健康的环境下得到引导,既能体验快乐,收获知识,又能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目前社区拥有26个在校班级,4个历史班级(已毕业),4个公共主页。校园社区正式运行一年多来,日均访问量近2000人次,其中最热门的帖子点击量已达3.2万次,大部分班级日志和投稿量超过1500篇。社区中整理编制专集十余本,如:《七彩童年》、《女孩的心声》,《老师我们懂事了》,《花儿红艳艳》《那些年,我们一起长大》等,收到家长、社会的一片赞誉之声。 

2013年7月,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和我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到铜陵市调研,对该校的“校园社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11月,在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交流。

四、基于网络的微课程资源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013年8月13日,铜陵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勇在校长培训会上做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报告。报告中,他引用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  Ng一句话:“说不定,下一个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坐在电脑前看教学视频的阿富汗小女孩”,充分揭示了教育信息化对未来教育的重要影响。同时,他还在报告中提到MOOC、可汗学院等先进教学模式,指出铜陵教育要紧跟世界和国家先进地区的步伐。 

铜陵市教育局电教馆随后启动了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试验工作,先后多次开展了微课程和翻转课堂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赴上海七宝中学参加“视像中国”项目培训,并举办了全市数学学科微课程录像评比活动和生物学科微课程教学应用课题研究。铜陵市电教馆人员下基层、走学校,帮助教师导微课,研翻转,走出一条教学新路子和学习新方法;生物教研员组织课题组,以生物课题为引领,名师工作室为推力,依托部分学校积极开展生物学科翻转课堂的教学试验,充分利用微课程等数字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传输给学校和教师,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2014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铜陵市8节翻转课堂参评课例中有7件作品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2例;二等奖3例;三等奖2例。铜陵市电教馆将250份微课程和翻转课堂优秀案例上传至教育城域网,供广大师生交流学习。翻转课堂试验工作初见成效。 

五、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店门口小学隶属于铜陵市郊区教育局,地处城乡结合部。2012年,铜陵市郊区教体局局长亲自带队去浙江、上海、广州、深圳考察学习,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以店门口小学为突破口,重点打造数字化校园,引领信息化建设,推动全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学校在加强建设千兆校园网和网络中心机房以及电子白板班班通等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和同步在线课堂应用。该校在数字化校园平台搭建后,通过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中的“学生及教学常规管理”、“行政和个人工作管理”、“校本研修和教师交流”、“项目分类”等特色模块的应用,使得学校的教务工作信息化、办公无纸化、人事学籍档案数字化、图书借阅电子化等,极大地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效率,让学校工作充满活力并具有时代特色。同时,学校在2013年暑期,倾力构建同步在线课堂,运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化教学互动平台,让偏远乡村学校学生同步共享城市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

目前,店门口小学在各级教育信息化应用评比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2013年底被评为铜陵市首批八所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之一,成为城乡结合部学校数字化校园运用典范。
      六、基于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自我提升模式 

铜陵市实验小学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立足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从  2007  年引进交互式电子白板以来,该校在每个学科均设置备课组,制定计划和方案,指定主备教师,优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主备教师在施教前两周完成备课,在学校录播教室完成授课,并完成教学过程的录制,自己观看授课视频就像“照镜子”一样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在上课时没有注意到的学生情况,以求下次改进。备课组长召集全组老师共同观看授课视频,进行讨论,共同“梳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不仅锻炼自己教学技能,而且提升全组的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还通过铜陵市、区网络平台与外校同行共同分享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方法,实验小学在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近几年的全国电子白板大赛上,该校成绩斐然,仅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就有50余人次。有效的帮助老师们完成了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

七、基于信息科技创新理念下的机器人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人教育已走进校园。铜陵市第三中学是机器人课程引入校园的先行者。

学校在2004年10月筹建机器人实验室,开始机器人灭火和机器人足球两个项目的课程开发。目前已经拥有一个机器人教室,三个专项实验室,陆续增加了机器人篮球项目和机器人综合技能项目。

学校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机器人课程方案及机器人特色教学模式。从学前宣传、新生报名、基础培训、专项训练、赛前集训到最终参赛,每一个过程都在不断探索、研究。 

2011年的招新过程中,有近100多名高一学生报名参加了课程。实验中心的老师们编写了自己的机器人校本教材,将机器人知识,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巧妙地安排到课程中去。利用节假日开展兴趣活动,利用寒假举办机器人冬令营。从教学机器人的搭建,简单程序的编写开始,一步步激发同学们对机器人的兴趣。并实施公平合理的竞争淘汰机制,为遴选优秀学生报名参赛做好准备。基础培训后,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训练,辅导教师及时跟进提供帮助。每次大赛前,实验中心针对不同的项目安排模拟比赛。尽可能创造接近真实比赛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积累相应的经验,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 

随着机器人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机器人教学工作成绩斐然。张樨山、宋楠两位同学被报送上大学,开始自己更高层次的求学生涯。至今,铜陵市三中通过机器人特色课程先后获得国际机器人竞赛冠军2人次,国家级机器人竞赛一等奖7人次、二三等奖2人次,省级机器人竞赛一等奖11人次、二等奖7人次。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八、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城域网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展开,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办公、远距离多媒体信息传送等运用剧增,铜陵市原有的VPN模式教育城域网性能低,带宽低,已不适应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需求,成为铜陵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块短板。

2012年铜陵市教育局启动了教育城域网扩容改造项目。提出“总体设计、区域整合、分步实施”的方案,体现三个统一:“统一出口、统一部署(服务器及应用)、统一管理”。在原有的网络上进行升级改造,每个学校配置三层核心交换机,学校通过租用运营商千兆裸光纤分别汇聚到各教育主管部门网络中心,实现校际之间千兆互联互通,并分别通过各教育主管网络中心千兆统一出口联入互联网。铜陵县和铜官山区教育局也各自完成了城域网改造,并通过专线直连铜陵市局中心机房。各中心核心交换机相互连通,共享资源数据,实时互备,从而实现铜陵整个市、区、县教育城域网一体化。城域网的高效运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城域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依托城域网的优势,铜陵市还打造了中小学服务平台,平台涵盖了教学资源中心,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视频会议等。通过平台教师能够展示教学成果,完成教学交流;城乡学生均可通过此平台获取优质学习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均衡。网络教育教学方式得以全面开展。(特约通讯员:姚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