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农村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20.01.2015  14:09

铜陵市火车站、汽车站门前的沿新大道又宽又平,向北直插铜陵县圩区纵深处,像是一条文明脐带,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现代城市文明。那里的土地大都流转了,村民们早出晚归去城里上班,还有单位班车接送。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们变成了居住在农村的市民。

2014年12月19日,在铜陵县西联乡姚汪村,记者与该乡文化站工作人员及村民谈起了村里的文化生活。

姚汪村北邻长江,连接县、乡的公路穿村而过,村部就坐落在公路边上。在村部与公路之间,是一个比篮球场还大的的长方形广场,配有健身器材、夜光灯,这里放过电影,专业剧院也来演过戏剧,成了村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心。

跳广场舞,村民跟市里一样

这里基本上天天都有人跳广场舞。”该村姚滩村民组丁光英说。村民们怎么学会的呢?记者好奇地问。她说一开始是文化站请人来教,后来有人跟着电脑自学。西联乡文化站站长竺慧萍补充说,有些村民曾在城里打工、孩子上学陪读租住在城里,跟着市民跳就学会了。丁光英说,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了各种各样的新式广场舞,村民朱雅梅、姚韵萍会跳100多支曲子的舞蹈。记者问她们感觉跳得怎么样?丁光英满脸自信地笑答:跳得还可以呀!现在圩区农村到处都有人跳,跟城里没什么区别了。跳了广场舞心情都开朗些,不仅能够解除疲劳,还能促进邻里和谐。

竺慧萍介绍说,该乡在全市、全县中行政村最多,共21个,超过3/4的村现在建成了农民文化广场,这些广场都成为当地村民自发的文化活动中心。近两年来,广场舞在全市农村发展得特别快,村民一些房前屋后小广场,都自发成为广场舞活动地。

专业剧团送戏到村里

站在村头,该村主任陆洪顺兴高采烈地说起了这个广场去年首次迎来专业演艺剧团演戏的经历。

他说的是文化惠民工程当中的一个项目“送戏下乡”。“要不是邻村有人修家谱请来戏班子,二三十年来圩区村民在家门口没看过戏。”“送戏下乡”是政府出资购买专业演艺剧团的演出服务,全年送戏到全市每个行政村。中标的一家职业演艺剧团提供了40多本戏,各地老百姓喜欢什么节目就自己点。落实“送戏下乡”,2014年给全市136个行政村每个村送一场戏。

2014年8月4日晚上,一台黄梅大戏《义子争母》让这个村广场热闹非凡,演出两三个小时,传统戏剧采用传统方式演出,吹拉弹唱样样俱全,演员们在演唱的时候,舞台还有电子显示字幕,观众们字字句句听得真真切切,中老年人尤其喜欢。这场演出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村民们说,希望能够在传统节日前后、在农闲时候更多地在家门口看到大戏。

文化环境改天换地

农村文化何止这些。跟送培训、送戏下乡一样,还送电影下乡呢,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由政府买单,去年铜陵全市136个村放映电影就有1632场。对于少数偏远地区农户,政府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保证他们能收看到四五十个电视台,包括中央台、各个省级卫星电视和铜陵本地电视台节目。

近年来,铜陵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文化建设城乡一体均等化加速建设。在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一些新气象:新时期农村“一场、二堂、三室、四墙”,即广场、会堂、礼堂,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和乡风民俗、村史村情、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展示墙(廊)。为了保证农村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行,现在每个村农民文化工程补助增加到了1.2万元。

陆洪顺说,村部一间农家书屋装了空调,村民们可以去看书、借书,政府一年新添2000元图书。周末和节假日里,学生们尤其是留守儿童喜欢来这里,老年人喜欢养生保健类书刊,种植大户也来这里汲取知识的营养。(许克锡)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