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做强“小农水” 防汛见成效
7月13日,铜陵农业循环园内的向日葵生态农业基地里,连片数百亩莲藕和黄秋葵长势良好,充满了生机。 “今年主汛期已发生3次较大降雨过程,这里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要是往年,早已是一片汪洋了。”园区副主任方小山说,今年4月底竣工的园区“小农水”工程,在防汛排涝中立了大功。
近年来,铜陵市抓住铜陵县被列入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机遇,广开资金筹集渠道,保证地方配套资金,实行国家、集体、种粮大户、新型农村经营组织“四轮驱动”,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合力推动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
农田水利投融资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铜陵市在明确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探索解决“资金由谁来投”的问题。对各类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按照“政府统筹、规划引领、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做到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形成整体合力。市县财政每年投入小型水利改造提升资金2800多万元,计提涉水项目工程管护经费200万元,并设立200万元考核奖励资金,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建设管护的积极性。
在足额配齐地方配套资金的同时,该市搭建水务融资平台,累计融资2.5亿元,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以财政奖补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水利,支持受益主体自主建设。凡能由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的小型水利工程,让农民自己做主、自行选择、自主建设,水利和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资金管理,对验收合格的给予奖补。铜陵县钟鸣镇金凤村钱庄自然村自主实施了6口当家塘扩挖、2000米河道清淤,以及2.5公里引水灌溉渠道、5座挡水坝等小型水利工程。该村每年从村集体3000多亩山场收入中支出6万元,统一管护,探索出“以山养水、以水润山”的管水模式。
针对境内山丘区、圩区、洲区并存的实际,该市按照不同类型的小型水利工程特点,探索建立多样化管护模式。如江心洲上的胥坝乡按照排灌站、排灌区划分,委托各圩口堤管会与排灌站签约托管;山区部分村实行用水队委会“一把锹”管护模式,杜绝无序无度用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区内,对自有产权的水利工程实行自主管护,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托管”给公司,公司享有使用权、承担管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