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铁骑”进江淮《经济日报》
29.05.2014 18:18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来源: www.ahnjh.gov.cn
安徽小麦大面积开镰,丰收在望——
□ 本报记者 杜 芳 白海星 瞿长福
5月28日,安徽颍上县江店孜镇麦田里,收割打捆一体机正在作业。 郭海洋摄
端午将近,江淮大地麦浪滚滚,丰收在望。5月26日,自合肥、滁州、六安开始,安徽省3685万亩小麦大面积开镰,全省13万多台联合收割机每天从不同地区驶进麦田,收获金灿灿的小麦。安徽省农委调度显示,至5月28日,全省小麦机收面积近360万亩。
在霍邱县,燎原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陈国明已经连轴转了一个星期,“白天要调度农机作业,晚上还要协调检修,困了只能在车里打个盹。”陈国明嗓子有些沙哑。 28日下午,种粮大户魏兵的1200亩麦地里,陈国明为他协调来6台收割机作业,刚放下的手机又响了,马店镇的种粮大户刘贵宏急得不得了:“老陈,赶紧帮我调几台机器,我这600多亩地还等着收呢,趁着天气好抢收完,要是下雨就麻烦了!”陈国明的合作社有20台联合收割机,每天每台作业60亩,尽管如此,依然排不开档期。陈国明说,今年比去年更忙,机器和农机手都不够用,不过作业价钱也高了一点,收一亩地比去年涨了5元,“种地的和收麦的,收成都比去年要好点。” 忙碌的机收映衬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35.7万亩,大田长势均匀,整齐度好,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介绍说,今年小麦亩穗数比上年增加1万穗以上,穗粒数持平。自灌浆以来,气温有利,墒情良好,小麦千粒重比上年同期增加,倒伏面积明显少于上年。小麦赤霉病总体防控效果好于预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因此今年安徽小麦亩产将比上年提高,夏粮总产有望实现“十一连增”。 机械收割决定了小麦的最后收成。安徽省农机局管理处处长胡道林介绍,为了做好“三夏”抢收,4月起,安徽省农机部门就开始组织南北对接,帮助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小麦生产大户、大片、大县对接,签订作业合同,开展订单作业和一条龙服务。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全省组建了500多个应急抢收作业服务队,并建立市级小麦抢收工作对口帮扶机制。胡道林说,如果天气正常,安徽将在10至12天内基本完成小麦收获任务,机收率预计达98%以上。 “小麦生产能有当前的良好形势,离不开各种适用技术落实到位。”安徽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说。今年半冬性小麦种植面积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小麦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面积2293.7万亩,比上年扩大157万亩。小麦深耕深松面积1162.8万亩,比上年扩大184.5万亩。 此外,今年的政策措施更加给力,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小麦最低收购价达到每斤1.18元,每斤提高了6分钱。在优势产区实行小麦良种补贴统一采购,统供良种6.36亿斤,比上年增加700万斤。20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每亩增加补助10元。小麦“一喷三防”落实专项资金1.835亿元,有力推动了主产区开展“一喷三防”。 “春争日,夏争时”。今年安徽小麦形势大好,机收任务比往年更艰巨。胡道林说,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天气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让丰产转化为丰收,安徽各地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收获机械的组织和调度,加强农机检修和安全作业监管,快马加鞭收割夏粮。 消息来源:《经济日报》2014年5月29日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29.05.2014 18:18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