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顶住压力助“东方红”上天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讯 揭秘钱学森归国的经历、回应“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将钱学森思想于国内首次应用于社区治理、让中国航天技术从合肥蜀山走向千家万户……今年是钱学森归国60 周年,昨天,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做客《蜀苑讲坛》,在合肥掀起“钱学森热潮”。
揭秘 顶住压力助“东方红”上天
钱永刚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昨天,他做客合肥蜀山区《蜀苑讲坛》,开讲《钱学森归国的影响及其意义》,讲述了不少钱学森鲜为人知的故事。
钱永刚说,钱学森有勇气冒险,也敢于担当。当时在发射东方红卫星的时候,已经做了五天的地面模拟试验,正要出厂运到基地发射时,有人提出,卫星设计的寿命是二十天,这才模拟了五天,怎么保证在太空能运行二十天呢?对于这个问题,当时的卫星研制负责人孙家栋回答不上来,“因为地面模拟需要低温环境,而当时的条件只能做五天模拟。”
这时候,没有人敢在产品测试报告上签字,孙家栋只能焦急地找到钱学森,“后来钱学森在上面签字了,说,‘我看此卫星可以出厂运往基地。’”最后,卫星在太空运行了28天,震撼了世界。
解释 钱学森之问其实已有答案
2005 年,钱学森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十年来,“钱学森之问”一直拷问着中国教育。昨天演讲结束后,钱永刚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提问时,也对“钱学森之问”做了自己的诠释。
“我借用一个网友的话说,就是,‘大师之问,答案已在大师胸中。’”钱永刚说,当时钱学森提出这个问题,是在与温家宝总理的会面中,“时间不长,他不可能说得太多,所以把他对教育的所有思考,凝聚成了一个问题。”
钱永刚说,在提出“钱学森之问”的时候,钱学森实际上已经有了答案,“所以我们现在不是要去寻找答案,而是去践行。”钱永刚说,钱学森希望大学培养具有完整系统知识构架的通识之才,具有这样知识体系的人才能够很好地容纳各类专业知识,具有快速学习并适应复杂任务的能力。据了解,目前国内教育界已经开始对钱学森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度总结,西安交大等校更是选拔优秀学生组建钱学森实验班,以钱学森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和设置课程。
喜讯 迎来航天技术转移应用中心
钱永刚说,钱学森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提出了总体设计部和系统论等思想。“他曾经告诉孙子,如果研制导弹、火箭、卫星也叫伟大的话,那么在21 世纪,爷爷将更伟大。”钱永刚说,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以及大成智慧教育等理论,已经在很多地方开始践行。而钱学森的理论,也将在合肥蜀山区首次运用到社区治理中。
钱永刚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昨天,他介绍,中国航天技术转移应用中心项目已经确定落户蜀山区。该项目将在蜀山区打造国内一流的航天高科技转移转化基地,推动航天企业与区内产业的对接。这也将让更多合肥本土的企业,投入到航天领域,为中国未来登月等太空探索,提供安徽智慧。黄海俊孙雨静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