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学子赴金寨县南溪镇开展农民文化乐园调研
2014年7月19日,安徽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愉蝶飞梦”来到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围绕农民文化乐园为主题开展为期三天的调研。本次实践活动共有七位成员参加,他们将围绕试点文化乐园的“建管用”的现状以及如何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展开详细的调研活动。
20日上午,团队成员在南溪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吕祥峰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和南溪镇农民文化乐园展馆,誉名“小城市”的南溪四面环山,草木蔓发 ,风景秀丽,自然与现代的结合烘孕出它儒雅的文化底蕴和温馨的风土人情,它是立夏节起义发源地,走出14位共和国将军,一上午的参观和走访让几位大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南溪镇景色的灵秀、文化的深沉。
当天下午,南溪镇综合文化站吕祥峰站长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了团队成员,与队员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向队员们介绍了农民文化乐园的起源以及发展状况,并且展示了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种类型的资料,吕站长渊博的学识和风雅的谈吐极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的热情,队员们对乐园的建设和设施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一下午的交流和解读初步了解了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
吕站长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据吕站长介绍,这些书籍都是要送往农民文化乐园的公共阅览室的,农民文化乐园的一大创新之处便是它的综合性,它整合利用了相近相通的惠民工程,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公共阅览室也正是“农家书屋”的小天地,充分实现公共图书一体化,最大程度的发挥文化惠民工程的功效。之后吕站长向队员展示了文化站的将军长廊,介绍了金寨的红色文化,而这种可贵的地方特色文化也始终贯彻结合在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之中。
21日一早,团队成员乘车来到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据了解,该文化乐园由当地“周家老屋”翻新建设的一个徽派特色小建筑群,依山而建,古色古香,文化广场、礼堂、阅览室、活动室一应俱全。走进乐园,引入眼帘的便是它那丰富多彩的宣传村史村情、村域名人、风土人情的展墙,在参观过程中,团队看到当地有不少村民在文化乐园里进行图书阅览、上网查资料等活动。该负责人刘红玉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谈到了农民文化乐园在她心目中的定义,“在我看来这个文化乐园是农民们的农闲时的另一个家”。
结束访谈后,愉蝶飞梦团队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村民们表示当地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农闲时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民的休闲娱乐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看电视、打扑克,而是也能够像城里人一样在乐园里唱歌跳舞、看戏听曲、读书上网,有些农民也表示”农民文化乐园就是我们村里的城市公园“,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自然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是农民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生活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下午2点,团队成员乘车来到了南溪镇的另一个文化乐园。南湾文化乐园是有一所小学改建而成的,对比门前的农民文化乐园,可以充分体现出农民文化乐园”因地制宜,一村一色,一园一品“ 的建设特色,团队成员们在参观了乐园之后,便开始按照原计划对南湾村附近村民展开走访调查,并分发调查问卷,询问探究当地居民对农民文化乐园的看法和意见,一位接受采访的村民向我们表示,该文化乐园开园以来已经举办过数次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每天晚上都会有很多村民来这边跳舞、散步、健身,充分彰显了农民文化乐园生活化、本土化和内在化的特质。
本次调研结束过后,团队成员通过开会讨论、整理访谈笔录、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本次实践活动成果进行了总结,在认同农民文化乐园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和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成效的同时,也针对农民文化乐园这一新生的惠民工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文化活动举办次数总体偏少且不能持续,文化乐园建起来以后无法发挥它理论上的功效,不能有效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乐园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内容方面不够丰富,活动方面还不够”热闹“,而及时培养和发展乡村文化志愿表演服务团队,指导农民开展健康积极地文娱活动,调动和整合散落于民间的文化资源也是摆在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校园文艺团队的优势资源,扩展农民文化乐园文艺活动数量和质量,团队最终还与南溪镇综合文化站达成一致协议,签署了安徽大学与南溪镇综合文化站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实践基地的建立将更好地扩大农民文化乐园的品牌影响力,丰富农民文化乐园的活动内容,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走进基层、政策宣讲、送戏下乡、感受乡间文化的机会。
大学生,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的弄潮儿。梁启超曾云: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对社会的发展肩负着神圣而光荣的责任和使命。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在得到了实践单位普遍赞扬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队员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深入到社会中去,进行实地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既加强了理论知识又增长了实际操作能力。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当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如此大的收获都非常满意。同学们一致表示:将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服务意识,保持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