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已有60多年“龙门板龙”重现太平湖畔

02.09.2015  18:04

  经过3个多月的挖掘整理,黄山区龙门乡传统民俗“龙门板龙”得到了全面恢复,近日,失传已有60多年的“龙门板龙”重现太平湖畔。

  龙门乡地处太平湖南岸,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当地就流传着扎龙、祭龙和舞龙的习俗,每年正月元宵节左右,龙门乡境内都要举办“舞板龙”民俗活动,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安康。该民俗一直延续到1953年,后因种种原因停办。

  今年5月份,龙门乡政府专门就“板龙”民俗进行挖掘,走访了一批健在的民间工匠,找到了昔日“板龙”大师傅——现年91岁高龄的民间老艺人周伟,并发动4位民间手艺人向周伟学习制作技艺,恢复制作了一条长30米的“板龙”,同时培训了一批舞龙手。

  “龙门板龙”一般由19节至25节组成,分为龙头、龙弓、龙身、龙尾等部分,各段用竹篾扎制,裱糊棉纸,连接在木板之上,木板下方正中装一木柄,能扛能举,木板两头各凿一洞眼,便于连接。龙头、龙身和龙尾扎好后,糊纸着色,画上龙鳞,待成型后装在木板上。“龙门板龙”形式奇特,尤其是龙头的造型,取自龙门乡“黄龙喷气”山脉的形状,陡峭的悬崖为龙额,两边山泉为龙眼,山口平地的两株参天古木,成为龙须,蜿蜒的山体就是龙身。正月十五集中到祠堂内点上蜡烛,举行祭拜仪式,随后出发到各村进行巡游表演,每个村庄都要走到,寓意福祉遍布全乡。(黄山新闻网)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