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着力打造“雨露计划”扶贫品牌

16.05.2014  19:33
        近年来,重庆市紧紧瞄准贫困农村、贫困群众,着眼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就业需求,按照“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开展各类培训和资助,使全市30万个贫困家庭和100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10余万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20万名贫困家庭子女读中职高职、上大学得到资助,2万贫困群众走上了创业之路,5000名残疾人掌握了一门自食其力技能,成功注册了“重庆雨露技工”商标,较好地打造了“雨露计划”扶贫品牌,实现了精准扶贫、“滴灌”的工作要求,为新阶段贫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索了路子。
          一、着眼产业发展打造实用技术培训品牌。根据全市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农村发展和农民知识结构实际,采取专业人员集中讲解、实地参观见习、跟踪服务指导等多种形式,紧盯林、果、药、菜、牛、羊、鸡、猪、蜂10大扶贫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田间地头培训,每年培训18个扶贫工作重点区县、特别是2000个贫困村群众8万人。并组织100名农科院、蓄科院、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志愿者,长年到产业发展较为集中的贫困村一线跟踪指导报务。
          二、紧盯市场就业打造雨露技工品牌。从2006年起,我们实行了全免培训费、全过程服务、全员就业、补助生活费的“三全一补”雨露技工扶贫转移就业培训政策,采取封闭式、准军事化和人性化的“一式两化”管理模式,扶贫部门与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合同。再由培训学校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与相关企业在签订用工订单基础上,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目前,我市有11所雨露技工培训基地校,共开设了汽车维修、挖土机、母婴护理、电工、电子信息等12个专业,每年培训雨露技工学员5000人。通过培训,80%以上学员能够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就业学员的80%家庭能够实现稳定脱贫,并逐步致富。汽车维修、挖土机、母婴护理3个专业实现100%的转移就业,人月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
          三、突出带动效应打造创业培训品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暴发后,我们变“”为“”,抓住部分外出打工农民返乡的机遇,针对他们有一定经济基础、一定创业技能、一定返乡创业愿望的实际,通过与西南大学、重庆市工商大学、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等大学联合,开展了扶贫创业培训。先后开设了房屋装修、特色养殖业、乡村旅游、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等10个专业,培训学校还对学员进行跟踪创业指导。到目前,全市共开展创业培训426期、31508人,有近2万群众走上了创业之路,带动10万贫困农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安排14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在重点区县创建了有规模的扶贫创业园区7个,对在园区创业的学员进行资金扶持,确保他们能真正创业、创好业。
          四、立足贫困农村社会事业打造扶贫公益品牌。针对贫困农村往往是观念滞后、公共服务较差的的实际,从2011年起,我们开展了贫困村扶贫公益培训,对贫困村的医疗卫生人员、幼儿园教师、养老院护理工、邻里纠纷调解员、政策宣讲员、文明礼貌引导员等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较好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就医、孩子入托、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文明行为、文化生活环境。同时,我们借助市残疾人基金会力量,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的特殊情况,每年组织有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开展自食其力技能培训。
          五、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打造教育扶贫品牌。始终按照扶贫资金瞄准贫困农村、贫困家庭的要求,对全市农村建卡贫困户子女读中职和高职、上大学进行资助。对读中职的建卡贫困户子女在国家免学费基础上,每人每年补贴生活费1500元,读高职的每人每年补贴学费、生活费6000-7000元,对读大学的建卡贫困户子女每人资助3000元,个别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上大学每人资助8000元。同时,还与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和重庆市安全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定向招收培养贫困村扶贫对象户当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免费就读中职,三年后直接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范畴,成绩合格者,颁发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书。  2013年,我们投入专项资金5396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家庭子女读中职、上大学生483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