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团队亮相《邓小平登黄山》首映式 分享拍摄背后故事

07.02.2015  22:04

大合影

  中安在线讯   2月6日,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指导,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影《邓小平登黄山》在北京首映。导演陈国星携主创团队亮相,并分享了这部影片在历时半年多拍摄期间的背后故事。

   温暖视角的倾心力作

  1979年盛夏7月,时年75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徒步登临黄山之巅,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拉开了黄山乃至中国旅游业发展繁荣的大幕,为安徽和全国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电影《邓小平登黄山》是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重点影片,影片时长100分钟,以纪实手法重温小平同志登临黄山,发表“黄山谈话”的历史场景。该片凭借精湛的制作理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与一座名山的真实故事,深刻诠释了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内涵精神。“这是我们整个团队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在主旋律的电影题材中,这是一部温暖的作品。在电影的表述上我们侧重展现伟人生活化的一面,通过老年邓小平的生活常态,揭示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陈国星说。

  影片的音乐制作人舒楠在首映式上感言说,“这部电影的音乐我改了两三次,主题歌也前后修改了两次,在导演的要求下,不断地从春天改到秋天,又改到冬天,我们一直都很用心!感谢黄山,我的家乡!”

   “铁人”导演片场累倒

  曾为安徽执导过电影《第一书记》的著名导演陈国星,此次又挑上了拍摄《邓小平登黄山》的重任。“能为安徽拍这样两部重大题材的电影,这是我与安徽的缘分,我们整个团队是倾尽所有心力去完成这部影片的。”陈国星说,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克服了很多困难,但带给观众的则是唯美的画面。影片运用了大量的航拍镜头,将黄山无与伦比的美展现在大银幕上。“在山上,摄影器材调配受限。我们的道具、设备都是拆成一截截,由挑夫一点点地挑上去、挑下来,从这个场景转到哪个场景,十分不容易,可以说全体人员都用了最大的真诚和能量。”

  夏季的黄山气候多变、阴晴不定。天气是剧组最大的“敌人”。一时天晴一时暴雨,昼夜温差大,剧组不少工作人员也都得了重感冒。白天山上忙拍摄,晚上还要在房间里修改剧本,和演员讨论第二天的拍摄内容,剧组成员都在背后称陈国星为“铁人”。即使是“铁人”也有扛不住的时候,有一次,陈国星导演在片场突发昏厥,被紧急送往山下就医,大家这才知道他已连续几天带病工作。

   演员们也是“蛮拼的”

  从影30多年,卢奇已塑造过四五十次邓小平的形象。但这一次的出演,卢奇说是自己最苦的一次,也是最拼的一次。为了塑造好老年邓小平的角色,卢奇翻阅了很多当时的资料。他还从点滴着手,比如手上该戴什么表,拄着什么拐杖,拿拐杖的姿势,登山时的裤腿挽了多高,很多的细节都追求与邓小平当年的形体动作相一致。卢奇还主动要求自己来给人物配音,一口流利的川东话让“邓小平”形象更加鲜活。卢奇每天总是第一个去片场,找化妆师粘上皱纹,染好白发。脸上的胶水一粘就是一整天,又热又干。在拍摄一场过桥戏的时候,因为溪边石头湿滑,卢奇一不小心摔倒在水中,磕破了腿。已经年过60的卢奇,被工作人员扶起后,谢绝了立刻去医院检查的建议,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就接着拍戏。一直到当天的戏份完成,他才去医院处理伤口。

  接演万里这个角色之前,魏积安曾经犹豫过,他怕观众不接受。可不服输的个性让他决定试一试。为了塑造好角色,魏积安翻看了大量的资料,从当年万里的穿着、步态甚至戴斗笠还是拿油布伞,都力求还原。谈到本次拍摄的心得,魏积安表示:“我和导演都是一路交流、一路摸索,希望能尽量呈现一个完美的作品。”

  在《邓小平登黄山》中,奚美娟出演了一名为了供孙女读书,偷偷上山卖茶叶蛋的农村妇女。演绎这样的角色,对奚美娟来说可谓信手拈来。但她丝毫没有怠慢,在进组前,反复揣摩角色,从台词到动作一遍遍地排练。和卢奇演对手戏时,两位老戏骨火花四射,一场就过,现场的工作人员鼓掌庆贺。(记者 宋艺)

  [1]  [2]  下一页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