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90后国防生捐赠造血干细胞 系首例国防生捐献

09.07.2014  18:49
核心提示: 今天早上,躺在病床上的黄海松笑容爽朗,表情平静,病床旁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仪规律地发出声响。下午,从黄海松体内抽取的造血干细胞将会空运至北京,注入到一个陌生人的体内,给他人再生的机会。90后安徽理工大学国防生黄海松,也因此成为我省首例国防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天早上进入移植室,系我省首例国防生捐献

今天(9日)早上,躺在病床上的黄海松笑容爽朗,表情平静,病床旁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仪规律地发出声响。下午,从黄海松体内抽取的造血干细胞将会空运至北京,注入到一个陌生人的体内,给他人再生的机会。

90后安徽理工大学国防生黄海松,也因此成为我省首例国防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配型成功他没有丝毫犹豫

2012年11月,还在安徽理工大学读大三的黄海松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今年1月,正在准备期末考试的黄海松突然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我是省红十字会,你是黄海松吗?”“是!”“现在有一名患者与你的骨髓初配成功,你愿意捐献吗?”“愿意!”回忆当时的情景,黄海松说:“当时听说有骨髓捐献的机会,我没有一丝犹豫,一口就答应了。”

然而,家人听了邻居的劝说,相信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人的身体有害,说什么也不同意他捐献了。

为了游说家人同意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黄海松在网上下载了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相关资料,告诉家人捐献对身体没有坏处。

黄海松的执着感动了家人,一家人面对这几十万分之一的“缘分”达成了一致,“救!”7月4日,黄海松住进省立医院,做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准备工作。7月5日,他开始注射动员剂,每天两针,连打四天。每天注射两剂动员剂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些压力与紧张,“腰会比较酸,身体有些不舒服,医生说了是正常现象,可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然而想到千里之外的女孩和家人正苦苦等待着这一线生机,在今天早上,他如约来到了移植室。

病房里,记者第一次看到了黄海松。与想象中不同的是,整个捐献过程并不需要全封闭的环境,黄海松躺在床上,两只胳膊插上了针管,旁边的血细胞分离机正不停地运转着。医生告诉记者,如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捐献者在约4个半小时的捐献过程中,不会有太大的不适。

今天上午,黄海松成功捐献了骨髓。“开始还有点紧张,慢慢地,就平静下来了,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可怕,做的是手循环,左手进,右手出。”黄海松一边说,一边轻巧比画着。

“你知道接受捐赠的患者是哪个地方的吗?”当记者问起这个 话题 时,黄海松说:“不管对方是谁,我都会捐献。”

住院过程中,黄海松的同学、老师都赶来看望他,都为他点赞,不少同学还直言只要符合条件,也想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吴云霞 李昊 记者 付艳/文 郑成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