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安徽黄梅戏的前世今生

25.05.2014  15:11

  安徽有“二黄——黄山和黄梅戏”。其中,黄梅戏为中国著名传统戏曲剧种。走进黄梅戏之乡安徽安庆,无论闹市街头或田间乡野,常看到人们或三五成群在切磋曲艺,或悠然自得独自听曲。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源于湖北黄梅地区,东渐安徽后不断吸收青阳腔、徽剧和当地民歌等音乐精华,形成用安庆语言念唱的剧种。一曲《天仙配》更让黄梅戏蜚声海内外,被外国友人称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从严凤英、王少舫到韩再芬、蒋建国等,1949年以后至今,黄梅戏舞台涌现出一批领军人物。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黄梅戏因《女驸马》、《天仙配》等名剧而风光无限,进入了一段繁荣时期。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以微博、微信的交互技术不断升级,让年轻人沉下一份心情走进戏院已是难事,加上人才等众多因素的存在,黄梅戏遇到了中国传统戏曲共同的难题:票房低迷、演员“走穴”、缺乏优秀编剧等。

  黄梅戏的创新改革、加入现代元素势在必行。为此,安徽黄梅戏有了与现代科技的“联姻”;推出更生活化更受时下观众喜爱的黄梅大戏《小乔初嫁》、《徽州往事》等一批舞台剧新作;有了与流行歌手及电声、交响等新的音乐形式合作的尝试。

  近期,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和澳门网络动画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人民币联手打造的首部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甫一上演,观众褒奖有加。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说,《牛郎织女》是黄梅戏的“电影老三篇”之一,但一直没有舞台剧,曾因技术原因使戏中众多神话场景无法圆满呈现,而3D技术突破了这一难题。在中国戏曲史上,这尚属首次。

  韩再芬,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2013年开始,韩再芬主演的大型原创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往事》在中国内地进行巡演。

  这部经6年打磨的戏美轮美奂地再现了明清时期徽州的历史文化。业内人士认为,《徽州往事》是对黄梅戏的创新,尤其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给人留下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

  国家一级作曲家陈精耕认为,包括黄梅戏在内,创新一定要跟上时代,但其内核不能丢。把握住度很重要,度中包涵清楚的家底优势、了解观众喜好以及获得专家和观众的认可。

  为让年轻人喜欢黄梅戏,年已七旬的陈精耕说,黄梅戏的曲调也需要适时而变。

  陈精耕认为,黄梅戏的曲调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每部戏的主题背景去找到最适合它的曲调,包括运用新的作曲法:电声、交响等新的音乐形式等,这样黄梅戏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