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墒抢时播种 主攻播种质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秋种和小麦高产攻关工作,9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14年秋种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方案》和《农作物秸秆还田实施意见》。 9月28日,省政府又在蚌埠召开全省秋种工作现场会。会议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牵住秋种工作这一粮食生产的“牛鼻子”,适墒抢时播种,主攻播种质量,迅速掀起秋种生产热潮,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秋种任务,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一、着眼全局,深化高产攻关,努力实现小麦生产新突破
2005年我省启动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以来,全省小麦产量连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一连增”。总体上看,我省小麦生产已经稳步进入中高产阶段。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麦生产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巩固攻关成果,坚持稳中求进,继续以科技应用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单产为主攻目标,统筹质量和效益提升,努力向全国小麦生产第一方阵迈进。突出强化以下主要措施:
1、坚持并运用好攻关成功经验。总结近年来小麦持续增产的成功经验,除了天气条件基本平稳之外,主要是“五个强化”,一是强化技术的关键作用。招标供种和扩大半冬性品种比重;改变施肥传统习惯,重点施好拔节肥,大力推广平衡施肥;着力控制播量,提高播种质量;强化赤霉病等病虫防控,为稳产防灾争取了主动。多年持续主攻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有效释放了小麦生产潜力。攻关实践证明,加快现有科技转化应用对实现增产增收的作用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二是强化政策的保障作用。全面落实国家“四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对主产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省里针对抗旱、防病虫、抢收等环节实行针对性政策补贴(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强化指导服务对技术应用的推动作用。持续开展高产创建,办好示范片和示范区,培育扶植一批种粮大户,开展千斤市、县创建活动等。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化“四情”监测、技术试验和品种展示等基础性服务。优化农机跨区作业、病虫统防统治、配方肥产销等社会化服务。四是强化物质装备的支撑作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机装备、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物联网建设,为农业特别是小麦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强化政府的领导作用。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持续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抓攻关、涉农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2、主攻关键技术。立足于防倒伏、防病虫、防冻害、防早衰,以农机为载体,统筹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推广。一是强化主导品种推广。坚持和完善招标供种,推广高产和优质专用品种。淮北地区进一步扩大抗倒伏、抗寒能力强的弱冬性品种;沿淮以南地区大力推广对赤霉病和穗发芽抗性好、丰产耐湿的品种。二是突出播种技术到位。重点落实好精细整地、播期、播量、播后镇压等关键环节,全面提高机播质量,促进一播全苗、壮苗越冬。三是强化肥料运筹。普及氮肥后移技术,重点追好小麦拔节肥,后期叶面喷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四是切实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大力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关键时期施药防治,适时开展化除化控,努力减轻危害。五是科学灌溉。
3、落实关键措施。为发挥好关键技术的作用,一是要夯实基础。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耕地质量建设,优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物联网工程和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完善小麦“四情”监测调度系统。二是要落实政策。全面落实农机等“四补贴”政策。以技术物化为方向,继续实施招标供种、良种良法配套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扶持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大抗灾减灾技术补助力度,推动关键技术与政策措施有机融合。三是要抓好示范。继续抓好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持续开展小麦千斤县(市、区)创建活动,开展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集成模式攻关试点,发挥好示范片(区)的辐射引领作用。四是要创新机制。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创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深化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
4、抓住关键环节。一是抓好秋种。要坚持“七分种,三分管”基本原则,全面提高秋种质量,为贯彻“四防”要求筑牢根基。二是抓好冬春田管。这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夺取丰收的关键。要着力抓好春季因苗追肥,重点施好拔节肥。强化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遇旱适时灌溉。后期“一喷三防”。三是抓好夏收。及时组织机械收获,实现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5、加强分类指导。淮北旱茬麦区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大玉米秸秆还田配套技术的集成示范,在切实稳定现有生产水平基础上,力争小麦单产新提升。沿淮江淮稻茬麦区要充分挖掘潜力,大力推广机条播机开沟,加强化学除草和赤霉病防控,努力实现稻茬麦单产新突破。沿江江南小麦非优势区域,要立足小麦生产扩大的现实,强化技术指导服务,降低生产风险,稳定生产水平。
二、立足当前,主攻秋种质量,为明年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针对今年秋种的特殊情况,各地要及早谋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今年秋种工作,要在统筹落实高产攻关主要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以下工作:
1、抓紧抢收腾茬。加强农机投入和跨区作业组织调度,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收获进度,为适时秋种腾出茬口。
2、招标供种要及时到位。小麦优势产区各项目县要组织指导供种企业按时将良种供应到户。要强化质量监管,组织好种子质检部门到村抽样,并及时做好“3项指标”检测,确保供种质量合格。
3、以秸秆还田、利于灌溉为着力点,切实提高秋种整地水平。按照省政府秸秆还田的部署,迅速制定方案,细化奖补措施,推进秸秆还田与深耕深松整地结合。淮北旱茬麦区要按照方便灌溉与田管作业的要求,积极推行畦田化和预留机械作业操作行。江淮以南稻茬麦区要大力推广机械开沟技术,实现“三沟”配套。
4、坚持适期适墒播种。各地既要抢时播种,又要防止烂耕烂种。淮北地区半冬性品种特别是弱冬性品种尽可能适期早播。沿淮稻茬麦地区要通过抢茬播种或套播等措施,切实解决好播期过迟、冬前苗小苗弱等突出问题。淮河以南地区要防止春性品种提前播种,以免形成冻害隐患。
5、把好播种质量关。一是大力推广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要力争全覆盖。要结合高产创建和良种补贴等政策落实,积极推行供应包衣种。二是控制播量。这是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和冻害影响、控制后期倒伏的关键。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进一步解决好播量过大问题。三是推行播后镇压。要把播后镇压作为秸秆还田的必要措施和提高播种质量的必要环节,全面落实旋耕镇压配套,切实克服旋耕不实带来的播种过深、透风跑墒、易旱易冻等弊端。
6、强化指导服务。一是落实好示范片。以地点适当轮换为切入点,布局好全省20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和197个小麦、50个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继续开展小麦千斤市、县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好小麦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集成模式攻关试点。二是抓实基础服务。落实好“四情”监测、试验示范基地、品种展示和新技术试验等工作。当前,尤其要加强墒情监测,为适墒播种提供依据。小麦技术专家指导组要发挥好指导作用,省、市、县、乡农技人员要划片包干,深入一线搞好技术培训和现场服务。三是加强农资监管。以种子、化肥、农药为重点,扎实推进农资打假秋季专项行动,保障秋种顺利进行。
秋种工作事关小麦生产全局,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大局。农业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进一步细化方案、强化措施、优化服务,紧紧抓住有效农时,迅速掀起秋种热潮,为夺取明年夏季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2014年秋种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方案
为扎实推进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稳步提升我省小麦生产科技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特制定2014年秋种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小麦高产攻关成果,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3600万亩以上,单产稳定在380公斤,力争达到385公斤;总产稳定在275亿斤,力争达到280亿斤;优质率达到90%,全面完成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目标任务。
二、技术要求
以提高四项关键技术到位率为重点,以先进农机具为载体,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在防冻害、防病虫草害、防倒伏、防早衰的基础上,重点集成与示范玉米秸秆还田下的全苗壮苗技术,强化冬前旺长调控、后期赤霉病防治工作,确保小麦稳健生长。
1.着力优化品种布局。淮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弱冬性品种比例,优先推广高产多抗特别是抗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沿淮地区大力推广对赤霉病和穗发芽抗性好、丰产耐湿的半冬性品种。
2.全面提高播种质量。把秸秆还田作为小麦科学播种技术的首要环节,大力推广玉米、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400万亩。把精细整地、加深耕层、控制播量作为提高播种质量的重要措施,大力推广半精量播种,切实改变播量偏大的传统习惯。坚持适期适墒播种,实现一播全苗、苗全苗壮,全省适期播种面积力争达到90%以上。推广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作业面积力争达到30%。全面推行旋耕镇压配套,坚决克服旋耕不实带来的播种过深、透风跑墒、易旱易冻等弊端,旋耕镇压比例达到68%。淮北旱茬麦区要按照方便田管的要求,积极推行畦田化种植和预留操作行种植,大力推广深耕深松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深耕深松面积力争达到1150万亩。稻茬麦地区要大力推广机械开沟技术,实现“三沟”配套,机开沟比例达到40%。
3.加快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扎实开展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配方和氮肥基追肥比例,全面推广小麦拔节肥和后期叶面喷肥,拔节肥和后期叶面追肥力争达到90%。大力推广小麦配方肥,确保配方肥高产示范区全覆盖和主产区使用面积50%以上。
4.科学防控病虫草害。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技术,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等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实现一播全苗,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率达到80%。适时开展化除化控,减轻杂草危害和倒伏风险。继续把小麦赤霉病防控作为常规和关键技术措施加以普及,加强根腐病、黄花叶病、全蚀病等小麦新发病害的预防,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果,减轻病虫危害和环境污染,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达到50%以上。
三、区域布局
淮北旱茬麦区: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中北部及蚌埠市北部地区要发挥优势,加大攻关力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扩大弱冬性品种比例,加大玉米秸秆还田配套技术的集成示范,坚持适期适墒适量播种,着力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壮,强化分类指导,促进均衡增产,力争在小麦千斤县创建上实现新突破。
沿淮稻茬麦区:淮南市、阜阳市南部、蚌埠市南部、六安市、滁州市、合肥市北部等沿淮稻茬麦区,要充分挖掘潜力,扩大半冬性品种比例,大力推广机条播机开沟,加强化学除草和赤霉病防控,努力实现稻茬麦单产新突破。
沿江江南地区: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黄山市、合肥市南部等小麦非优势区域,要在科学引导、优化结构的同时,加强技术指导,突出开沟降湿、化学除草和赤霉病防控技术应用,降低生产风险,稳定生产水平。
四、主要措施
1.强化高产示范创建。按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将20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和村,落实到农户和田块。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经营优势和服务功能,全面落实“五有、五统一”措施,加强现场观摩与培训,努力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和辐射带动效应。以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小麦千斤县(市、区)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县域小麦生产水平。扎实推进小麦增产模式攻关,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和良种良法配套,努力打造技术组装的先行区、关键技术试验的突破区、后继技术的储备区、破解技术难题的探索区。
2.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对核心示范区农民实施良种良法配套补贴,重点向整建制创建市、县和乡(镇)倾斜。继续对100亩以上种麦(粮)大户,每亩增加补贴10元。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皖政办秘〔2013〕171号)精神,全面落实农机具(含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推动小麦耕种收机械完成升级换代。用好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深耕深松、追施拔节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一喷三防”等高产稳产抗灾减灾技术补助力度,扎实推进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集成模式试点。
3.强化机制创新。全面落实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采取托管、出租、入股等方式,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提高小麦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效益。认真贯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的意见》(皖政办秘〔2013〕97号)精神,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推进产销衔接,加快小麦产业化经营步伐。推进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采取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提升小麦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4.强化生产指导服务。强化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基础性公益性服务能力。加强小麦苗情、病虫情、墒情和灾情监测,在生产关键环节和灾害易发时段加大监测频次,建立专家会商制度和信息快速传递机制,提高生产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承担小麦高产创建任务的县(市、区)要建立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集中开展主导品种展示和主推技术示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按照技术入户、措施到田的要求,完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充分发挥小麦高产攻关技术指导组作用,积极推进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融合,实施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着力提升指导服务水平。
5.强化攻关组织领导。小麦主产区各级政府要继续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切实改进和加强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组织领导。要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强化工作责任和保障手段,细化技术措施和人员配备,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农业、农机、财政、水利、粮食、气象、科技等相关部门要围绕小麦高产攻关,发挥职能作用,做好相关服务,形成促进小麦生产发展的有效合力。加强对秋种质量、高产创建、关键技术等重点环节、重大项目和重要措施的检查考核,严格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持续深入开展。9月28日,省政府在蚌埠召开现场会,部署今年全省秋种工作。
2014年秋种小麦品种使用意见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秋种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综合优势,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现提出2014年全省秋种小麦品种使用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品种合法、性状优良、农民欢迎,市场认可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突出高产与优质相结合,抗病与广适相结合,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二、主导品种条件
2014年秋种小麦主导品种应依法通过审定或经省农委同意引种,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高产稳产。在高产创建等大面积生产示范中,半冬性品种平均亩产550公斤,春性小麦品种平均亩产450公斤以上。
2、抗病性强。淮河以南区域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淮河以北区域中抗赤霉病。
3、品质优。小麦品种符合国家优质强筋或弱筋小麦标准。
4、市场份额大。生产上广泛使用,近两年种植面积要求半冬性小麦品种居前15位,春性小麦品种居前3位。
5、抗逆性强。小麦品种要求在抗旱、抗寒、抗倒伏和抗穗发芽等表现突出。
对近年来,各地生产示范中表现突出的品种,可作为搭配品种推介。
三、2014年秋种小麦主导品种和搭配品种名录
主导品种(15个):济麦22、烟农5158、淮麦22、良星66、淮麦29、连麦2号、烟农19、山农20、泛麦5号、周麦22、淮麦26、邯6172(以上为半冬性)。宁麦13、扬麦13、镇麦168(以上为春性)。
搭配品种(12个):洛麦23、烟农5286、山农17、皖麦52、淮麦28、开麦18、新麦21、谷神6号、阜麦8号、皖麦68(以上为半冬性)。扬麦18、扬麦15(以上为春性)。
2014年秋种小麦科学播种技术意见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为规范小麦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为小麦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现提出2014-2015年度全省小麦播种技术意见。
一、耕旋结合,提高整地质量,把好整地关
一是因地制宜确定深耕和旋耕。根据当地实际,定期进行深耕。通过深耕,以破碎土壤坷垃,沉实耕层土壤,利于小麦根系下扎,防止透风跑墒,确保麦苗安全越冬。同时,通过深耕掩埋秸秆,清除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对于2-3年内未深耕的地块应深耕1次,已深耕过的地块,2-3年内可旋耕。一般耕深23-25厘米,土层深厚的高产田,耕深要达到25厘米左右,中产田23厘米左右;犁地(底)层较浅的地块,耕深要逐年增加。有条件的地区,要大力推广多功能复式农机具,实现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以减少耕作次数,节约耕种成本。
二是全面实行耕旋后耙压。耕翻后必须尽快耙压2-3遍,以利平整地面,使耕层紧密,小麦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健壮。
三是坚持秸秆粉碎还田。旱茬麦区玉米秸秆还田时,由于旋耕作业耕层浅,难以完全掩埋秸秆,应将玉米秸秆尽量粉碎打细,旋耕2遍,以提高还田效果。一般要求秸秆长度≤10厘米,均匀抛撒地表;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将已粉碎的秸秆耕翻入地下,墒情适宜时旋后要及时耙压。稻茬麦区水稻要控制好最后的上水时间,收割前7-10天断水,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墒情条件。收稻时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稻草切碎6-8厘米,并均匀撒铺。对秸秆全量还田的要先深旋(或深耕)灭茬再进行机条播,旋耕埋草深度应至少12厘米以上(最好达到15厘米),防止稻草富集于播种层。
四是积极推行畦田化种植或预留操作行。淮北旱茬麦区要按规格作畦或预留操作行。在整地时打埂筑畦或预留操作行,畦和行的大小应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重点要考虑下茬玉米种植的要求。一般畦宽1.6~3米,畦埂40厘米左右;灌溉条件好、土地平整的要尽量采用大畦,灌溉条件差、土地不平整的可采用小畦;预留行可根据地块大小设置。稻茬麦地区要大力推广免少耕(旋耕)整地和机械开沟技术,实现“三沟”配套。
二、坚持适墒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把好播种关
一是适墒播种。今年我省秋种土壤底墒充足,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尽量用好底墒,既要防止烂耕烂种,又要防止错失墒情。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耕层土壤“抓土成团、落地即散”是实现小麦一播全苗的最佳墒情。
二是适期播种。要提前做好秋种的各项准备,力争在适播期内基本完成小麦播种任务。正常年份,淮北地区弱冬性小麦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20日;沿淮地区小麦适宜播期比淮北相应推迟3-5天。江淮地区半冬性品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15-25日,春性品种为10月25-11月5日。
三是适量播种。播量应根据品种特性、播期早晚、土壤肥力、整地质量和墒情做适当调整。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整地质量好、墒情足、播种期早的应降低播量。一般来说,我省适时播种的亩基本苗以15万-20万为宜;旱茬半冬性小麦亩播种量控制在10公斤,稻茬春性小麦在15公斤左右。当播期推迟到适播期以后,可视播种时间、温度和土壤墒情等情况适当增加播量。
四是精细播种。旱茬麦区用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小麦播种机播种,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播种行距,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
三、坚持播后镇压与覆盖,加强冬前管理,把好越冬关
一是及时播后镇压。淮北旱茬小麦及秸秆旋耕还田的播种时要用带镇压装置的播种机随播镇压,踏实土壤,确保顺利出苗,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二是防旱防湿。旱茬麦区对缺墒的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要适时浇越冬水。冬灌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夜冻昼消、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上大冻前完成。冬灌宜采用沟灌窨水等方法,做到田间不积水;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避免透风伤根死苗。稻茬麦区要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排灌水系,防止湿害。播后如墒情不适,应灌齐苗水,促进及时出苗。
三是加强冬前田间管理。对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麦田应及时补施苗肥,在冬前及越冬期间施用泥、杂灰肥培土壅根,保暖防冻,培肥土壤。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如麦苗发黄严重,应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或氮肥转化苗情。对播种过早、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采取中耕或镇压,也可以喷施生长抑制剂,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立足春草秋治,抓好秋季化学除草,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时进行。及时加强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小麦蚜虫、红蜘蛛和纹枯病等。
2014年秋种小麦施肥技术意见
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
为切实做好今年秋种小麦、油菜科学施肥,制定小麦、油菜施肥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抓好落实。
一、小麦
(一)施肥量。在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沿淮淮北半冬性小麦目标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以上地区,亩施氮肥(N)15—18公斤,磷肥(P2O5)6—8公斤,钾肥(K2O)8—10公斤,淮河以南地区春性小麦目标产量400-500公斤/亩以上地区,亩施氮肥(N)13—15公斤,磷肥(P2O5)4—6公斤,钾肥(K2O)6—8公斤。缺锌地块每亩施用硫酸锌1公斤。
(二)肥料运筹。沿淮淮北中强筋小麦氮肥基追肥比以6∶4或5∶5为宜,淮河以南弱筋小麦以7∶3为宜;钾肥基追肥比例以6∶4为宜。
(三)施肥方法
1.深施基肥。基肥的肥料品种以小麦配方肥为主,或分别折合相应的单质肥料、复混肥施用。有机肥、磷肥、微肥全部基施。大力推广小麦机械种肥同播技术,采取机械耕地、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撒播小麦采取先撒肥后耕翻深施,再播种。
2.施好追肥。一是看苗施好返青肥。对于基肥施用量较少,苗情相对较差的三类苗,于2月上中旬施返青肥,施肥量每亩3-5公斤尿素,以促进苗情转化。
二是因地制宜施好拔节肥。 A.把握好施肥时期。小麦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拔节期,春性品种较半冬性品种略早,拔节肥施用时间通常在小麦第一节间停止伸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叶色转淡,无效分蘖开始死亡时施用。但在拔节时如果叶色过早转淡,转淡时间在一周以上,植株瘦弱,分蘖稀少的麦田则应提前5-7天追施;如果叶色浓绿、叶片披垂、植株群体庞大、分蘖仍在继续增生的麦田,则宜推迟7-10天追施。对于群体小,拔节前每亩茎蘖数在50万(半冬性品种60万)以下,叶色淡黄、冻害较重、长势较差、底肥不足、脱肥较早、播种过晚未施返青肥的弱苗田,拔节肥应早施重施。对于已经追过返青肥的三类苗和部分一、二类苗,追施拔节肥的时期可推迟到3月下旬至4月初。B.控制好施肥量。未施返青肥的一、二类苗,沿淮淮北麦区每亩施尿素10-13公斤,淮河以南地区每亩施尿素8-10公斤,氯化钾各4-6公斤。施过返青肥的三类苗及部分二类苗,应视苗情酌情施用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4-6公斤。前期磷肥施用较少的田块可改为追施高浓度三元素复合肥。C.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趁雨撒施;条播麦田趁墒用独腿耧耩条施;在无雨无墒的情况下,有灌溉条件的稻茬麦和有畦灌条件的旱茬麦,可结合沟灌畦灌施肥,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先撒肥,后用微喷灌水。
三是看苗施好穗粒肥。穗粒肥施氮量控制在小麦一生总施氮量的5-10%.对于抽穗后群体叶片落黄、叶尖发干的脱肥、早衰麦田,要及时施用穗粒肥,可以利用阴雨的天气进行撒施,每亩撒施尿素2-3公斤或高浓度复合肥(45%含量)5-6公斤。
四是结合“一喷三防”(即控制小麦病虫害和干热风)叶面喷肥。在挑旗孕穗期至灌浆初期喷1%-2%的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或水溶性肥料,每亩喷40-50公斤水溶液。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
2014年秋种小麦、油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意见
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
淮北旱茬麦区重点推广杀虫剂拌种及土壤处理;在纹枯病常发区大力推广杀菌剂包衣、拌种;全省计划开展小麦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3200万亩,土壤处理100万亩。力争将地下害虫造成的小麦死苗率控制在3%以下,冬前纹枯病病株率控制在5%以内。同时,有效降低早期麦蜘蛛、麦蚜以及有效降低各类型农田杂草的发生程度。
一、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精选良种。秋种前要汰除混杂于小麦种子中的病粒、虫体等。
2、大力推行包衣种子、药剂拌种。大力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没有进行包衣的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麦田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要用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等农药进行土壤处理。
(1)小麦种子处理: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常发地区推行种子包衣技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4.5克,或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2克进行种子包衣(可采用种子包衣机进行直接包衣,或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包衣,即将小麦种子与包衣药剂放在塑料袋内人工翻转、抖动混匀)。地下害虫常发地区推行杀虫剂拌种防治技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分甲基异柳磷20克,或辛硫磷40克进行拌种,或二嗪磷乳油50克;拌种时将药剂加水1公斤稀释,用喷雾器边喷边拌,拌后堆闷1-2小时,再摊开晾干即可播种。拌种时注意把握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纹枯病和地下害虫需要同时防治的地区,可单选50%甲柳·酮乳油50毫升,也可选用以上拌种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一混配进行拌种。
(2)麦田土壤处理:蛴螬、蝼蛄、金针虫发生重的地区,药剂拌种的同时还需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有效成分辛硫磷100克、或甲基异柳磷80克拌细沙土20公斤,或亩用有效成分辛硫磷颗粒剂120克于耕地前撒施。
3.化学除草技术
在小麦3-5叶期、日均温8℃以上时,及时冬前实施化除。返青后及时补除。
(1)防除猪殃殃等阔叶杂草。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10毫升,或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剂5-6.7克,或15%双氟·氯氟吡悬浮剂60-80毫升,对水40公斤于小麦3-5叶期茎叶喷雾。
(2)防除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40-60毫升,或15%炔草酸30克,或5%唑啉草酯乳油60-100毫升,对水40公斤于麦田看麦娘2叶至小麦拔节前茎叶喷雾。
(3)防除禾本科、阔叶杂草混生的小麦田杂草。每亩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剂12.5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毫升加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50毫升,对水40公斤于小麦3-4叶期至拔节前茎叶喷雾。
(4)免耕麦田除草。于小麦播种前1-2天,每亩用41%草甘膦水剂150-200毫升,对水全田喷雾。
二、工作要求
1.强化监测预警。各地要加强秋播期小麦病虫发生监测,定期会商分析,确定秋种防控对象,明确不同前茬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田的病虫发生特点,及时发布防治技术信息,秋播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
2、强化宣传指导。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明白纸、墙报等形式,广泛开展秋播植保技术宣传和普及工作,将各项技术措施宣传到千家万户。
3、强化示范推动。小麦主产地区各县(市、区)都要建立1000亩小麦病虫草害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内要开展不同种子种理、土壤处理、化学除草技术的防控效果试验。同时,强化主推技术示范推广,为指导当地生产提供依据。农技人员在田头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