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田园 深耕“农业蓝海”

30.03.2017  18:30

 

——访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安徽省瑞年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刚

 

    近日,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联合开展的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结果揭晓,合肥市肥东县陈志刚榜上有名,他也是肥东县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陈志刚不仅扎根农村、创业致富,还带动就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看起来有点书生气的“农民”。

怀揣梦想,毅然回乡创业

初见陈志刚时,戴眼镜、牛仔裤,一身休闲装扮,很难将他与“农民”联系在一起,但他却有一股敢拼敢创的“牛”劲。

“有机遇就要抓住,不放过一点机会”陈志刚说。大学毕业后,偶然的一个机会在上市公司“云大科技”从事农药销售工作,从此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通过几年时间在上市公司的学习和磨练,陈志刚掌握了农业农药的部分先进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也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当看到沿海地区农业和经济比较发达,而自己的家乡肥东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方式简单粗放,他很想改变这一状况。他坚信:农业是发展的基石,农村是创业的沃土,人生的价值不局限于在城市创业,在农村同样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他毅然回到家乡肥东成立了“肥东县瑞鸿祥农资有限公司”,开始走上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之路。

流转土地,走规模种植之路

2012年随着国家鼓励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陈志刚在肥东张集乡承包流转了1500亩土地从事粮食种植,同时成立了“肥东县陈志刚家庭农场”。为了使传统的种植业焕发生机,提高周边农户的种植水平和规模效益,依靠自己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院校的技术支持,他搭建了科研院校与农户的农业技术平台、农药生产厂家与农户生产资料供需平台。大力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大力推广节本、增产、增效的适用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认证生产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农产品加工升值。由于工作扎实,生产制度规范,“肥东县陈志刚家庭农场”2013年被合肥市农委评为“合肥市示范家庭农场”,2014年被省农委评为“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为了解决种植户和自己粮食晾晒和贮存问题,他多方筹资购买粮食烘干设备2套,建造晒场1000多平方米,一方面解决了自己的收贮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周边种植大户贮存晾晒难题。2014年12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种粮大户”荣誉称号。同年参加农业部和中组部组织的职业农民带头人培训班学习,成为肥东县一名现代职业农民的先进代表。

搭建资源平台,共筑粮食安全

面对种植成本高,卖价低,自然灾害频发等多种原因,陈志刚耐心与其他种植户交流,细心从各方面进行风险分析,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种植成本高中最大的一项是人力成本,为此他联合陈兴民等4个种植大户,从节本增收入手,于2014年6月成立肥东县粮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2016年5月购买3台自走式植保机进行田间农作物植保防治,同时还为周边种植大户进行统防统治服务,实现了三产收益2万多元。粮食卖价低是种植大户的心病,首先他联系农药、肥料、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厂家,为大家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为取得高产奠定基础;然后又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联系新品种,做好大面积种植前的示范工作。粮食种植前先做种植风险评估,种什么、种多大面积、种什么品种等等都要进行预先的风险测控;产前订单种植,种植之前与收购方签定收购协议,锁定粮食价格,转嫁种植风险。2016年4月他尝试与天禾公司等3个种业公司签订了良种繁育协议300亩,2016年下半年,带动周边种植户与上市公司丰乐种业签订了良种繁育协议2000亩。降低自然灾害有效方式就是购买农业保险,针对保险保额低,赔付少的问题,与承保公司国元保险沟通,和大家一起购买增加保险,以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种植风险。

希望的田野路越走越远

如今,陈志刚已为安徽省瑞年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肥东县陈志刚家庭农场场长,肥东县瑞鸿祥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肥东县粮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肥东县工商联执委,肥东县现代农业协会理事。虽收获满满,但他依然坚守着他的田园梦,希望他的这条田野路越走越远。“下一步,将联合目标一致的粮食种植大户成立粮食种植协会,整合资源,搭建粮食种植资源平台,扩大种植面积,走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之路。同时,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引导城市居民下乡体验农耕文化,将互联网技术植入农业,在网上销售质优价廉的农产品。让更多的农户、农民加入进来,共同发展,共同致富”陈志刚介绍说。

据悉,3月下旬,陈志刚将和其他“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获奖代表分赴农村、高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与青年学生、务工青年、青年农民进行分享交流,激励和引导更多的青年踊跃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贡献力量。(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