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望、闻、问、切”入手对被审计对象进行“会诊” 陈昌满(江苏省阜宁县审计局)

05.02.2015  18:47
  审计人员站在经济卫视的角度,对被审计对象从预防、查找、症治、处理四方面进行“会诊”,这与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望、闻、问、切”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入手,通过查阅财务和其他资料进行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所查阅的财务资料较完整、真实地记载着被审计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通过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资料的查阅,从账面上查出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和收支情况的数据,从而了解该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遵守财经法律法规情况等。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对审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查账不再只看纸质材料,更要熟练使用各种软件,通过软件导出、分析并查找问题。会议记录、年终总结等资料,也是审计人员认真细致查阅的对象,尤其是在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通过查阅会议记录和述职报告,并结合账目的审计情况,可以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决策、廉洁自律以及对全局的掌控情况,从而系统、客观地评价其任期内的履职情况。

  审计人员查阅资料要认真细致、注意方法,应按照审计组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开展工作,既要掌握全面的基础数据,又要有针对性地审查重点内容。

  从“”入手,研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规定

  不同性质的单位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同时由于所开展的经济活动不同,各单位除遵守基本的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外,还要遵守特定的行业规定。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还要通晓各行业财务制度和技术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人员应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和审计工作技能。

  审计人员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层次性、时效性和地域性,尤其对涉及专项资金、民生资金等资金流量大的方面,要把握好重点,全面领会各种概念、原则、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等,熟练掌握和通晓各行各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正确运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加以定性和处理,让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

  从“”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谈及个别谈话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

  要揭露和查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必须取得充分的证据。除了将审阅、核对和分析等多种具体的审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增强总结经验、职业判断、捕捉疑点的能力,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每一个疑点进行核查取证。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疑点应积极提出,最擅长提问的人往往最能找出问题所在并查出重要线索。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让相关人员讲出一些情况或问题。对反映特殊情况的人员,通过个别谈话,让其说出所掌握的情况。如此,审计查出问题就事半功倍了。

  审计询问的过程,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智慧较量的过程。因而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问题的具体情况,把握最佳询问时机,采用最适当的询问方法,通过审计询问、取得审计证据,节约审计时间,获得较好的审计效果。

  从“”入手,准确审计定性,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审计定性是对经审计证据证实的事项进行分析,就其存在问题的性质对照相应的法规予以准确定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如医生看病,要诊断是什么病因,最终针对病因对症下药。审计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分析研究后,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情况作出全面分析;对被审计个人的履职情况作出正确评价;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处罚;对审计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达到审计目的。

  审计定性决定着审计质量,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又有着密切、内在的联系。审计定性不准确,处理、处罚就不会正确,就可能引起审计复议或诉讼,所以审计机关只有获取了充分、可靠的证据,才能对某项经济行为作出正确的定性和切合实际的处理。同时,在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定性时,所引用的财经法规条款应具有法律效力,并有明确的出处,其内容应与定性事项直接相关或有直接的参考价值,这样审计定性才会准确无误。(陈昌满)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