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广“不输液清单”效果初显 急诊输液率下降近两成

05.01.2015  13:11

  去年8月,安徽省推出了一张“不输液清单”,列出53种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四个多月过去,曾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的“不输液清单”效果如何?昨日,省卫计委公布了一组数据,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输液率明显降低。其中,门诊输液率下降9.55%,急诊输液率下降16.14%。不过,记者采访发现,输液效果好的“偏见”在很多患者中仍然存在,医患关系因此受到考验。

   现象1:持“偏见”患者仍不少

  虽然“不输液清单”已实行四个多月,但仍有一些患者持有旧观念,认为输液效果好,并执意要求输液。“推行不输液清单后,业务量明显下降了。”合肥庐阳区卫生服务中心葛医生告诉记者,很多社区居民感冒发烧、腹泻都会来输液,每天约有30~40人,但对输液进行控制后,每天也就十来个患者输液,“病人还是一样多,不用输液的都直接开药。但有些不听劝的,到我们这里不能输液,就去私人诊所。”

  记者从省第二人民医院了解到,去年8月以来,该院输液量也下降不少。“原来每天有200多人输液,现在一天也就50~70人。”该院急救医学科主任医师管建国说。

  “经过解释,大部分病人都能接受,只有少数患者难以接受,要么离开医院,要么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管建国说,前段时间,该院急诊接诊了一个胃肠功能紊乱的女孩。她只是吃麻辣烫吃坏了肚子,并无大碍,但她男友要求医生立即输液。遭到拒绝后,女孩男友一度情绪激动。“最后他带着女孩离开,说去别的医院输液。”

   现象2:儿科要求输液的最多

  “执意输液,最多的是儿童患者。”管建国说,到急诊来的患儿情况相对较危急,家长也十分紧张。如果不给输液,一般家长情绪就会很激动,“有时候一家好几口会围上来理论,问为什么不给输液。”

  在省儿童医院接诊的患儿中,也有一些家长执意要求输液。“大概六七成家长会理解,但有一些家长不听劝。”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华山说,去年11月,他曾遇到了一个不听劝的家长。“当时患儿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发热并不高,病程也不长。”当时他给孩子开了一些口服药,但孩子爸爸却说孩子吃不下药,必须要输液。

  “孩子感冒发烧,90%是病毒引起的,而非细菌感染,但很多家长并不这么认为。”安医大一附院儿科主任王亚亭说,正常感冒,不管用不用药,病程都需要3~5天,家长不见孩子病情迅速好转,就会着急,要求医生用药、输液。

  探讨:输液率还有下降空间

  “考虑到医患关系,如果患者执意要求输液,还是会让其先签字,再输液。不过,输液的药物不能违反用药原则。”管建国说,“不输液清单”本是好事,但执行过程中却有很多医生和患者沟通困难,患者不信任医生的情况仍很普遍。

  虽然输液率在短期内有所降低,但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从目前数据来看,输液率还可以再降。这需要医患双方转变观念,找到平衡点。”管建国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降低门诊急诊的输液率,省儿童医院计划尝试“控制输液比例”的方法,对医生每天输液量进行量化控制。

  “控制输液率不能用一个标准。”华山表示,科室不同、病情不同,加上每天病人的随机性,这套标准应该更科学,合理地控制输液。

  卫生专家则认为,想要降低输液率,医患需要“双向配合”,一方面老百姓要有正确的卫生常识和知识;另一方面,医院和医生应该提高诊疗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这样既能减少“偏见”,也能让输液率下降。(记者 吴碧琦)

  [1]  [2]  下一页
安徽县域医共体年内全覆盖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3月18日,华东六省一市专家齐聚阜南,召开安徽省县域医共体(阜南)现场研讨会。县、乡、村重织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县医院托管乡卫生院;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疗机构由“治病挣钱”转向“防病省钱”等等,阜南县在县域医共体中摸索出的种种举措使得分级诊疗效果明显,2016年该县县外就诊人次与医改前相比下降了12.中安在线
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再添新成员
  随着宣城市旌德县人民医院正式加入省儿童医联体,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