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不输液清单”实施效果初现 门急诊输液率明显下降
去年8月,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不输液清单”,列出了不需要输液的53种病症,其中包括体温38℃以下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等。如今,5个多月过去了,“不输液清单”实施情况如何呢?昨日,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输液率明显降低,2014年10月和7月相比,急诊输液率下降16.14%,门诊输液率下降9.55%。
探访 输液大厅近三成座位空置
无论生大病小病,市民朱先生的第一反应总是“去医院吊两天水就好了。”但前几天,他陪妻子去看病却意外发现,想要输液变得“限制”多多。
“以前一说感冒发烧,医生一般都会开单子,输液。但这次不行了,要先验体温,没有达到标准不允许输液,如果病人要求输液,还得签字‘画押’。”朱先生还注意到,往常总是坐得满满当当的输液大厅里显得有些冷清,近三成座位空置。与此同时,输液大厅里还张贴着“不输液清单”,将不需要输液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逐一用大字体列明。
统计 急诊输液率下降不少
不仅朱先生有此感受,事实上,“不输液清单”出台后, 合肥 市各医院的门急诊输液率都有所下降。去年8月,安医大一附院门诊平均每天输液量为145人左右,这一数据包括门诊成人及急诊成人、儿童;11月平均每天为137人左右;12月平均每天为135人左右。而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在“不输液清单”出台1个月后,门、急诊的输液率下降超过20%;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区)的输液率下降足有一半。
尴尬 部分病患固执坚持输液
安医大一附院成人输液厅护士长张艳介绍,由于 天气 逐渐变冷,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冬季输液量整体较夏季偏高。尤其是急诊的儿童患者,家长强烈要求输液,认为输液见效快,孩子可以少受点罪。
医生提醒,主动要求输液对自身健康并无好处,应尽量遵守“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记者 王靓 通讯员 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