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相亲七十载 同心守护生命线——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巡礼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日电 题:手足相亲七十载 同心守护生命线——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巡礼
新华社记者陈磊、张云龙、勿日汗
盛夏的内蒙古草原,五颜六色的花朵开满原野,生机勃勃!
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各民族始终共同繁荣进步,守护安定团结的生命线,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
在内蒙古,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深深融入各民族的血脉。
50年前,6岁的王贵海跟随父母从河北流浪到西乌珠穆沁旗乌兰淖尔嘎查时,并不富裕的蒙古族牧民纷纷慷慨相助。此后,王贵海一家逐渐摆脱贫困,成为富裕户,但一直没有忘记蒙古族兄弟的恩情。2005年,王贵海把同嘎查的贫困户布仁巴雅尔接到家里,帮助他脱贫。如今,布仁巴雅尔已经有了100多只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从相互为邻、相互帮助到相互依赖,内蒙古各民族在生活、经济和文化上交往交流交融,谁也离不开谁。
各民族相互包容学习。蒙古元素服饰成为出席隆重场合的首选服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蒙餐都是受欢迎的菜系;民歌“漫瀚调”以蒙古族短调民歌为基调,配上汉族爬山调式的歌词,在内蒙古西部非常流行……
内蒙古1/8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成为民族团结的风景。陈巴尔虎旗回族企业家夏民山有一个由回族、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满族6个民族组成的45口人大家族,“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从不会考虑是哪一个民族,大家生活在一起会互相尊重对方的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相处得和谐融洽。”
像爱护眼睛一样细心呵护
70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依法治区,繁荣社会事业,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呵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在内蒙古,各民族获得感很强,对安定团结非常珍惜。镶黄旗扎毕拉胡嘎查牧民阿拉腾图雅说,孩子上学不收学费、每月有生活补助,政府帮助改危房、建新房、打井、通电、修路、盖棚圈,生病报销医药费,保护草原给补助……牧民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政策待遇,日子过得这么舒坦。她的最大愿望就是,社会安定、国家太平,日子像现在这样越来越好。
最好的民族团结就是共同发展。70年来,内蒙古生产总值增长64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近110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加大扶持力度。
为让不懂汉语的蒙古族享受平等的法律权利,内蒙古坚持开展蒙汉双语执法。巴林右旗巴彦塔拉派出所所长张玉峰发现有的牧民看不懂笔录,就研发了蒙古文笔录软件。
为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内蒙古大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在全国率先设立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规划建设36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区,创作一批弘扬民族文化、体现家国情怀、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品。
像珍视生命一样固本培基
牧人的根在草原,团结的根在制度。70年来,内蒙古忠实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体现了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内蒙古通过地方立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多项自治权落到实处。制定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如《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民族教育条例》等;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三个自治旗,3件自治条例和33件单行条例全面保障了这三个人口较少民族充分行使自治权。
鄂伦春自治旗旗长何胜保是土生土长的鄂伦春人。他说,鄂伦春族虽然总人口不足万人,但在政治上与其他民族拥有平等权利,特别是鄂伦春自治旗自治条例的出台,保证了鄂伦春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内蒙古一直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培养使用。2016年,内蒙古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自治区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划出15%的职位,专门用于定向招录蒙古语授课大学毕业生。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总数的33%,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区总数的26%,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竞红说,民族团结关键在于干部,制度优势也靠干部体现,正是一批又一批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才建设起团结和谐的内蒙古。
内蒙古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金炳镐说:“内蒙古是全国最早进行民族理论政策普遍教育的地区,这对建立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理念起到重要且长效的作用。”
责编:王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