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县域经济跃上新高台

04.06.2015  14:28

  当前,五县市已成为合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占全市比重持续上升。去年全年,五县市完成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3242.64亿元和786.74亿元,占全市的38.4%和37.0%,同比提高0.9个和1.1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13.8%,高出全市工业1.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1.7%。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必由之路。转型发展,县域经济跃上新高台。6月3日从统计部门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5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其中,五县市完成生产总值339.3亿元,增长10.1%,增速高于全市。

  县域突破,县强则市强

  县强则市强,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的支撑。

  在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榜单上,全省仅肥西县上榜,排名由2012年的89位、2013年的88位晋级为86位。

  去年10月公布的2014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中,安徽有五县(市)入围,其中,合肥就占了两个席位,分别是肥西县、肥东县。肥西县连续多年上榜,2014年位列榜单第73位,比2013年提升4位;肥东县是第二次入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名列第82位,较2013年提升3位。

  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4中国县域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我市肥西、肥东两县榜上有名,分别位列第78位、99位。

  今年是长丰县建县50周年。新时期的长丰,县域经济已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正向“全国百强县”进军。

  曾经短腿,化作增长极

  十年前,县域经济曾是合肥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

  针对当时现状,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确立了“工业立市”和“县域突破”战略。当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合肥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省湖州市考察学习县域经济发展的好经验,谋划合肥市县域突破新路子。

  2006年,合肥“一号文件”就定格在“县域经济”。当年1月27日,我市印发了《关于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将县域突破作为推动合肥跨越式发展的主战略之一。

  2011年区划调整,合肥市县域“家庭成员”由原来的“三县”扩大到“四县一市”。县域扩员后,合肥市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专门制定了支持巢湖市、庐江县和合肥巢湖经开区加快发展的“十大政策”,助推县域经济新成员加快发展。

  如今,“短腿”化作增长极,县域经济已成为合肥经济发展重要板块。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十分关注、强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今年3月,市委主要负责人在肥东县调研时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在长丰县调研时指出,要做好新型工业化文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抓好转型,促升级发展

  在今年市“两会”上,市委主要负责人指出,五县市要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典范”,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转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围绕工业化主战场的定位和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以园区为主阵地,全面推动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加强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力。优化园区布局,推动功能相似或相对连片产业功能区整合,建立健全市级以上产业功能区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县域经济错位发展。支持肥西桃花工业园区等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推动四大开发区与县域工业园区共建一批投资大、就业多、效益好的大项目。继续对巢湖市、庐江县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实现全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