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汽大众合资电动车明年下线 已启动销售团队组建
总投资458亿元的京东方10.5代线正在进行设备搬入,2018年一季度计划投产;江淮汽车与大众合资的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目前已启动销售等团队组建,明年首款车就能下线;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质子治疗项目即将组装调试,力争在2018年实现系统验收。
11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累计实施“大新专”项目约1757个,完成投资约1.1万亿元,竣工项目达到910个。重大项目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合肥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培育动能】
成为全国新兴产业培育“新标兵”
十八大以来,全市聚焦创新发展,累计实施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大项目投资8032.3亿元,一举奠定了合肥在全省乃至全国新兴产业培育和动能转化“新标兵”地位。
这五年,开工建设了晶合12英寸晶圆、长鑫12英寸晶圆、康宁10.5代液晶玻璃基板等1311个项目,建成了京东方8.5代线、联宝电子产业基地等720个项目,谋划了量子中心、超导核聚变中心、未来网、江淮合资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项目,推动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2012—2016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1598.7亿元增加到3100亿元,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3533.7亿元增加到5899.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分别超21047件和3557件,跻身全国城市前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57户,新增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等230个。
【提升品质】
城市水电气出行等功能进一步完善
合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累计实施轨道交通、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重大项目187个,完成大项目投资1474.8亿元。建成合肥新桥机场、高铁南站、轨道交通1号线等72个大项目,城市水、电、气、热、通信、智慧城市等功能进一步完善。
随着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带动城市建成区由360平方公里扩展至428平方公里,滨湖新区、新站片区、新桥机场片区等城市组团展现新姿。市区常住人口由350万人增加到422万,净增7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72.1%,四年提高7.1个百分点。
【绿色家园】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居大中城市前列
在生态建设和和污染治理方面,十八大以来合肥累计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引江济淮、城市污水处理及管网、城市绿化、森林公园等重大项目75个,完成大项目投资569.3亿元。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准,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50亿元,巢湖西半湖水质得到改善,巢湖总体保持Ⅳ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
滨湖湿地、烔炀河湿地、环巢湖矿山治理修复工程等建成使用,森林覆盖率达到26.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0.3%提高到46%,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火电厂提标改造、红四方老厂区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等项目加快实施,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深入推进。
【开放高地】
“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基本形成
为了建设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全市累计实施“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高等级水运网、八大对外开放平台等重大项目41个,完成大项目投资384.6亿元。
综合性国家交通枢纽建设成效显著,开通运营合宁、合武铁路,合蚌、合福高速铁路,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及合肥南站,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3小时到上海和杭州、4小时到北京和福州,“米”字形高铁网络初步形成;“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基本形成,国省干道建设成为全国样板。
“四港三区一中心”等开放平台不断完善,水运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万标箱。“合新欧”实现常态化运行并开通首趟回程班列。“合肥—洛杉矶”首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顺利开辟。水果、冰鲜水产品进境指定口岸开检运行,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运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成功获批,开放平台打造卓有成效。
【民生改善】
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4万套
合肥还着眼于就业创业和民计民生,编制完成公共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累计“32+9”项民生工程、精准扶贫工程、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143个,完成大项目投资560.8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4万套,实施
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项目116个,整治老旧小区299个。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82所,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实现全覆盖。合肥学院成为全国应用型大学建设和改革的范例。新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约1300家、床位1.2万张,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