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陈磊:“最美坐姿”传递正能量

06.06.2016  22:09

      5月19日晚,一张照片刷爆朋友圈。照片上,身穿浅紫色工作服的男医生坐在手术室外的地面上,正在大口喝着葡萄糖注射液。这位医生是二附院泌尿外科医生陈磊,也是该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当天,因为一例器官捐献需要协调处理,陈磊连续工作大半天未进食,导致体力不支瘫坐在地上,同事见状赶紧为他送来两瓶葡萄糖注射液。陈磊大口喝葡萄糖的这一幕,被在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用相机悄悄“定格”,并发到微信朋友圈上。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健康报、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等媒体纷纷到二附院采访,透过这一张呈现感人细节的图片报道医护人员工作的辛苦。而陈磊坐在地上喝葡萄糖的被誉为“最美坐姿”。
 
      事件回放:为了延续生命,他连续工作劳累瘫坐手术室外
 
      陈磊是二附院泌尿外科的主治医生,5月18日当天他所在的治疗组有5台手术,下午3点多,所有手术顺利结束,陈磊刚刚出手术室,就接到科主任的电话:“ICU有一例潜在器官捐献者。
      “好,我马上过去!”挂断电话,陈磊一路小跑奔进位于住院部南楼三楼的ICU。
      患者是一个脑出血病人,已经形成脑疝,自主呼吸很微弱,处于深昏迷状态。这样严重的病情,按照正常惯例,抢救过来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在陈磊赶到前,ICU副主任孙昀已经向病人家属介绍了器官捐献的事,家属没有明确反对捐献。
      查看了解病人情况后,陈磊和医务部的同事与病人家属进行了一次沟通,详细介绍了器官捐献的相关事项。在征得患者所有直系亲属的初步同意后,陈磊开始着手准备器官捐献所需的相关法律文书,联系手术室做器官获取手术准备工作,每半个小时确认一次患者的病情进展。这一忙就是七八个小时,当天深夜11时许,陈磊才结束工作,离开医院回家休息。临睡前,他把手机放在床头。
      由于病人死亡后,其捐献的器官要在很短时间内取出,所以从家属初步同意捐献的那一刻起,陈磊就已经进入随时待命状态。
      5月19日,按照原计划,这一天陈磊要去二附院托管的长丰县医院开展工作。早晨5点,他就赶紧起床,和同事对接,了解患者病情。这天早晨,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
      7点,陈磊匆匆赶到自己工作的泌尿外科病区,交班、查房、安排常规手术等正常工作,同时将去长丰县医院的工作协调推迟了一天。
      8点,陈磊来到ICU病房,此时患者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自主呼吸基本没有了,循环很差,一直靠升压药维持,可以明确抢救不回来了。陈磊根据经验判断,当天可能就要进行器官获取手术,他的协调工作进入高度紧张的运转状态。
      向家属介绍患者病情,介绍关于器官捐献的相关法律法规,通知省红会的协调员,解答家属的各种疑问,协助签署器官捐献书,对接脑死亡鉴定……所有的前期工作完成已经是下午2点多,陈磊又匆匆赶往手术室,协调进行术前准备工作,早已冷掉的午餐盒饭完全被他抛到脑后。
      下午3:50,这位脑出血病人在心跳停止后被立即推到手术室。此时,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已经“集结待命”。4点,器官获取手术正式开始。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场手术,陈磊不能上台参加,但他也不能离开手术室,因为要与红十字会的主协调员一起监督了手术过程并联系器官转运。
      肝脏、一对肾脏顺利取出,眼看着获取手术即将完成,一直高度紧张的陈磊终于将崩紧的神经松懈了一些。这时,他突然出现头晕、疲倦、身子发冷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同事们工作,陈磊默默走出手术室,在走廊里靠墙坐了下来。
      手术室护士长余满荣正好路过,看见陈磊脸色极差,立即取来手术室备用的两瓶葡萄糖注射液,叮嘱陈磊赶快服用。陈磊用注射器针头插进瓶口,举起葡萄糖喝了起来。这一幕被前来采访器官捐献的摄影记者用相机“定格”。
      喝完一大瓶葡萄糖,坐在地上休息了十来分钟,陈磊感觉好多了。此时,手术室内,器官获取手术正好结束,他赶紧爬起来,和同事们一起向捐献者遗体默哀,并处理后续相关事宜。
      晚上6点多,持续工作12个小时的陈磊回到家中,倒头就睡。
 
      对话陈磊:这只是医生最普通的工作状态
 
      陈磊根本没有想到,仅仅两三个小时后,他席地而坐喝葡萄糖的照片已经在朋友圈里刷爆,诸多媒体开始联系医院要采访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夜里10点左右,睡梦中的陈磊被妻子叫醒,因为手机一直在响,妻子担心有重要的事。
      “是人民网的记者,问我照片的事,我都是懵的,根本不知道什么照片,直到这位记者通过微信把照片发给我,我才想起来,我喝葡萄糖时,有个记者让我把手里的手机放下来说他要拍一下,我还告诉他,不要拍,我随时要接电话处理事情,没想到他还是拍了。”陈磊回忆,因为当时自己很不舒服,也不太弄明白怎么回事,简单和人民网记者说了一下情况后,就挂断电话接着睡觉了。
      5月20日一早,陈磊赶往长丰,开展“前一天”既定的工作任务。上午查房、指导当地医生;中午12点左右,还进行了一台手术,等下午出手术室时,一看手机,数十个未接电话,还有短信,陈磊更懵了。经过一夜加半天的“发酵”,这张被誉为“最美坐姿”的照片已经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引爆网络。
      然而面对诸多媒体的采访,陈磊一直婉拒,他反复说的只有两句话:
      “别采访了,这就是医生平常的工作状态,同事们也是这样的,我这真不算什么。
      “捐献器官才是大爱,和他们相比,我们所做的,微乎其微。
      “真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这一例是器官捐献,病人死亡后捐献的器官要在很短时间内取出,而且越快取出移植效果越好,所以我们前期一刻不敢松懈。器官捐献是大爱,不能因为我们前期工作有什么失误而影响,那样就太可惜了。”陈磊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医生,科里的同事都和他一样辛苦,这就是大家很平常的日常工作状态。“我们于德新主任快60岁了,和年轻医生一起每天上手术台;副主任医师谢栋栋不久前刚刚接受过腰椎间盘手术,这次参加器官获取手术时,他还绑着厚厚的护腰;忙起来顾不上吃饭,更是常有的事,几乎所有的医生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在二附院,陈磊的同事们和他一样,对“意外走红”这个反应平静。因为这就是医生每天的工作状态,就像清洁工累了会在马路上席地而坐一样,医生累了也会在手术室席地而坐,并不少见。
      “不过偶然之中蕴含必然。”泌尿外科主任于德新说,陈磊的“走红”也不意外,因为他平时的工作表现就非常好,非常认真,本职工作之外还要从事器官捐献相关工作,很辛苦。希望通过陈磊的事传递正能量,让社会上更多人了解医务工作者的辛苦,理解、信任医生!
      作为外科系医生,陈磊和同事们每天的工作从早上7点多开始,先要查房,然后进手术室,这一呆就是一整天。一般来说,小手术一两个小时就能结束,若是碰到大手术,连续在手术台上站8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若是两台手术“连台”,甚至得在手术室里呆十几个小时,连出去透气的功夫都没有,吃不上饭更是常事。
      “14个医生,2个手术台,10余台手术,这就是我们每天的工作状态。”于德新主任说,除了门诊医生和病房当值医生外,泌尿外科能“”手术台的医生不到10个,分成两个手术团队,每个团队一天至少要进行5台手术。根据手术大小等级不同,手术最短的1个多小时,长的超过8小时。
      长期连续高强度工作,过度疲劳,陈磊偶尔也会发发牢骚,但是第二天他依然精神抖擞地去上班。“普通职业可以请假,可医生请假之后,病人怎么办,定好的手术怎么办?有时候,我们上班不是为了薪水,也不是为了前途发展,就是为了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份职业,就不能忘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就必须承受背后的艰辛。”陈磊这样说道。(二附院 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