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对接 合作共赢
12月9日至10日,由省政府、中国银行主办,省政府金融办、合肥市政府、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承办的2015中国安徽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对接会在合肥举行。对接会以“跨境对接、助力中小、创新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企业“引进来”的对接平台。来自欧美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企业,以及510家国内优质企业参会,合作范围涉及环境保护、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现代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
面对面点对点,对接精准而高效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对接会。
偌大的会议现场摆满了100张洽谈桌,企业一对一、面对面洽谈,40分钟一轮,一天7个场次,大约一家外企会谈5家皖企,每张桌子旁还配备有一位中行员工和一名翻译,随时提供业务支持。大会开通了远程视频对接通道,为已经前期接洽但不能现场参会的境内外企业提供远程视频洽谈服务。
9日,来自加拿大MaritaWinery企业的客商洪先生就在21号桌先后与安徽省新龙图贸易公司、安徽戈斯曼国际葡萄酒公司以及安粮、迎驾等6家企业会谈。安徽戈斯曼国际葡萄酒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中华表示会谈挺有成效:“我们现有销售渠道已经很畅通,现在想拓展丰富我们的产品,引进一些新品种,如加拿大的冰酒或者牛肉等。今天谈的效果不错,有可能会有一两家达成合作。 ”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将这种面对面会谈形象地比喻为企业“谈一场恋爱”:“我们提供了撮合的中间服务,把中外企业配对在一起,能不能‘开花结果’有待他们互相深入了解,我们也要做好跟踪服务。 ” 在这场40分钟的短暂“恋爱”之前,是长达两三个月的客户招募、信息配对、前期远程视频等会议准备工作。中行安徽省分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张居中介绍,中行这一跨境投资撮合服务建立了“五步走”流程,即信息收集、客户匹配、远程对接、“一对一”面谈、现场考察,帮助中外企业深度交流,力促合作共赢。数据显示,本次大会最终洽谈785场,有579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14对中外企业现场签约,意向合作率超七成。
皖企谋求转型升级,品牌意识日益增强
发展中国家有市场缺技术,发达国家有技术缺市场,参会的中外企业互补合作空间的想象力无限。
“我们现在就是想引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来自蒙城铅笔制造业的金元达制笔公司董事长朱玉更说出大多数皖企的心声:缺技术缺人才,渴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她现场瞄准的是德资企业艾森文具:“这家企业产品标准很高,性价比也好,我们希望和他们合作,帮助我们提高产品标准等。上午谈了一下,还是有合作空间的。 ”她透露,网上一支德国产铅笔能卖到1元多,还供不应求,而没有技术含量的低端铅笔价格只有三分之一,赚不了什么钱。
另一家宿州企业安徽龙华矿机集团董事长吕志春则幸运得多,与一家英国企业聊得兴高采烈。吕志春说:“我们原来做矿机,现在想转型升级做农机,前期已经与这家英国企业接洽上,这次聊得很欢,他已经去我的公司看过了,会议结束后还要再去考察。 ”这家英国企业负责人Chris Parrott介绍,自己在奔驰公司工作过30年,想与吕志春合作成立新的农机生产制造企业,生产销售同时进行。 专家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跨境合作关键要看企业自身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了这两项,资金资本自然找上门来。
中小企业跨境合作,迎来加快发展新契机
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表示,开展跨境合作正当时,既有政策动力、也有市场动力。国家层面“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人民币成功入篮SDR,中韩、中澳等14个自贸协定签订生效,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扎实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铺展;省级层面,先后印发实施企业“走出去”、加强进口、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投资、跨国并购和承包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
从市场来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产业分工合作日趋紧密,跨境合作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和政府经济困顿,许多知名企业举步维艰,亟需通过跨境合作、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重振雄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新兴经济体,资源丰富,生产力相对落后,亟需通过跨境合作,借力发展。国内市场产业升级加速,我省工业面临做大做强做优,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亟需通过跨境合作引进全球先进的人才、技术、设备和企业,以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创立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跨境合作,正在迎来加快发展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