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 长跑真成“危险游戏”?

07.02.2015  11:41

  今天,跑步已成为国内外千百万人参加的群众健身运动,深受人们欢迎,被人们视为最好的健身方法,最完美的健身运动。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却显示,长跑的人比不长跑的人的死亡率要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研究报告

  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山岩上就刻下了这样的字句:“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然而,近日的一则英国媒体的报道在各大网站转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该报道称,丹麦科学家做了一组长达12年、涉及约1500名研究对象的跟踪调研。研究人员追踪了两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一组是1098名跑步爱好者,对比组是413位每日久坐、不参加运动的人,所有调查对象一开始都是身体状况良好,年龄分布也差不多。

  在跑步者组中,已有128人死亡,不运动组里有28人,前者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后者。

  不光看样本死亡率,分析跑步者的运动频率、强度和健康状况的对应关系,医学专家得出了精确的结论:最健康的跑步健身强度就是每周跑3次,总量144分钟以内,而且跑步的速度应该控制在慢速或中速。这样做最能长寿,而超过这个量,健身反而变成了伤害。

  专家还强调,跑得快,要比跑得久更伤身,那些用较快配速跑步的对象,其死亡风险和从来不运动的人一样。

  在国内,跑步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尤其是资深跑者,每周三次,每次48分钟的运动量根本跑不够,这样“小跑怡情、长跑伤身”的结论,无疑给越跑越上瘾的跑步爱好者们浇了盆冷水。

  安徽专家

  长跑是最完美的运动

  真的如这则研究报道所说,长跑的人死亡率要高吗?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师、合肥马拉松运动协会秘书长刘胡同却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要看样本的广泛性,以及指标的准确性。我觉得研究人群有一定的片面性,数量就不对等,如何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刘胡同认为,“常年不参加运动的人健康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这是基本常识。而我所接触到很多的长跑爱好者,举个例子,60岁的人却好比拥有了30岁的心脏,非常健康。”

  据刘胡同介绍,跑步是一项实用技能,运用它锻炼身体,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讲,是发展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促进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

  现如今,跑步已经被称为有氧代谢运动之王,它是周身的全面运动,有氧健身跑的技术要求不高,不需要专门的用具和场地,只要有平整的道路和较清洁的空气就能够进行锻炼。今天,跑步已成为国内外千百万人参加的群众健身运动,深受人们欢迎,被人们视为最好的健身方法,最完美的健身运动。

  初跑建议

  长跑锻炼得循序渐进

  不过研究报告中所说的,长跑不能过量,刘胡同坦承“锻炼确实得循序渐进,但要因人而异,‘一周跑步的总量控制在144分钟之内’,这显然太过武断,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通过长跑锻炼身体无可厚非,很多人觉得平时的锻炼跑程越长锻炼效果也就越好,但一定要注意细节,才能达到收获健康的效果,否则对身体有害。”刘胡同告诉记者,首先,选择长跑作为平时锻炼方式的,特别是喜爱长跑的一些中老年锻炼者,最好事先做一次细致的心脏检查,其次,长跑前务必充分热身。“现在马拉松越来越火,但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之前,都要经过半年的训练。”

  过量运动,主要包括马拉松、铁人三项以及长距离自行车骑行,让心脏负担过重,从而造成心脏与主动脉的结构变化,引发猝死危险。对此,刘胡同认为,给运动量设好上限,是让健身有效、安全的必要措施。如果你的健身目的是降低死亡威胁,延年益寿,跑得少一点,慢一点就对了。“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一周最好只跑一次长距离。”

  “现在的年轻人长时间从事室内工作,锻炼较少,因此长跑锻炼最好循序渐进。”刘胡同觉得,没有训练习惯的人,最好先从走开始,每周3次,每次15~20分钟,坚持2~3周。之后就可以进行走跑交替训练,可以先跑一分钟,然后走两分钟,交替锻炼20分钟左右。这样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逐步增加跑步所占的比例,3周后跑步的时间应超过步行,5周后要做到连续奔跑20~30分钟。

  据记者了解,患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群绝对不适合长跑,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都不适合长跑。另外,有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也不能参与长跑运动,这个疾病很多时候是因为病毒性感冒引起的,所以在患病毒性感冒以后,没有明确治愈的情况下,也应谨慎选择长跑运动,如果感冒长达两周没有好,还伴有咳嗽、胸闷、心慌、憋气,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避免诱发心肌炎。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